《十三日夜山斋翫月》
月傍细细水波云,绣撚金描孔翠纹。 夜半冰轮悬净碧,太空不动扫魔群。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想象力的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神秘而美丽的夜景图。
首句“月傍细细水波云”描绘了月亮旁边的水波和云彩,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次句“绣撚金描孔翠纹”则进一步通过具体的描绘,展现了月光下景物的细节和美丽。这里的“绣撚金描”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在物体上,仿佛是精美的绣品,而“孔翠纹”则让我想起了孔雀羽毛上的斑斓花纹,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美感。
接着,诗人在“夜半冰轮悬净碧”中,用“冰轮”形象地描绘了半夜时分月亮的状态,给人一种清凉、纯净的感觉,而“悬净碧”则进一步强调了月夜的静谧和美丽。
最后一句“太空不动扫魔群”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将夜空比作一片不动的扫魔群,展现了月夜的神秘和壮丽。这里的“扫魔群”形象地描绘了夜空中的星星和云层,仿佛是一群神秘的战士,在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夜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月夜的静谧、神秘和美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
|
创作背景
《十三日夜山斋翫月》是宋朝诗人舒岳祥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所以无法直接得知。但是,可以尝试从诗的内容、风格和主题来推测可能的背景。
首先,诗题中的“十三日夜”可能指的是农历的十三日晚上,这个特定的时间可能对诗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其次,“山斋翫月”表明诗人是在山上的书房中观赏月亮,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当时处于某种程度的孤独或静谧的状态。
此外,舒岳祥的诗歌风格通常被描述为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这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性格和环境有关。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山上的书房中独自观赏月亮,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哲理,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以上只是根据诗歌内容和风格推测的可能背景,具体的情况还需要更多的史料和研究来确认。
相关诗词
-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
控梅人过溪桥。
-
相望山河近。
相思朝夕劳。
龙门竹箭急。
华岳莲花高。
岳高嶂重叠。
鸟道风烟接。
遥原树若荠。
远水舟如叶。
叶舟旦旦浮。
惊波夜夜流。
露寒洲渚白。
月冷函关秋。
秋夜清风发。
弹琴即鉴月。
虽非庄舃歌。
吟咏常思越。
-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