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杨昌英示性说次韵为谢》

圣学榛芜欠扫际,诚斋刻意绍渊舆。
羊岐自昔迷多径,鸡甕从今识广居。
西洛穷源谈近似,南宗投隙说真如。
早知大道容方轨,何用危涂转栈车。
作品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表达了对学问传承的赞美和对探索真理的追求。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诗人展示了对学问大道的敬仰和对诚斋学术的肯定。 接下来,我们可以逐句分析: 1. “圣学榛芜欠扫际,诚斋刻意绍渊舆。”这两句描述了学问传承的现状,即圣学荒芜,需要有人去整理和发扬。而诚斋则刻意承担起这个责任,继续传承深奥的学问。 2. “羊岐自昔迷多径,鸡甕从今识广居。”这里运用了典故,羊岐多径寓意学问之路曲折难行,而鸡甕广居则象征广阔的学术天地。诗人表达了对诚斋在学问上的指导和迪。 3. “西洛穷源谈近似,南宗投隙说真如。”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诚斋的学术造诣,他对西洛学问的渊源有深入的理解,对南宗的学说也有独到的见解。 4. “早知大道容方轨,何用危涂转栈车。”这里诗人感叹,如果早知道大道可以容纳各种学术思想,就不必走那些艰险的弯路。这体现了诗人对学问自由、包容态度的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诚斋学术的传承和发扬,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执着和对学问大道的赞美。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诚斋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创作背景
《杨昌英示性说次韵为谢》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到宋代的诗词创作和社交文化。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创作背景: 1. 诗词唱和:在宋代,诗人之间经常通过诗词进行交流和唱和,这是一种社交和文化活动。周必大和杨昌英可能是朋友或文人圈子里的同僚,因此周必大写了这首诗来回应杨昌英的示性说。 2. 示性说的主题:诗题中提到的“示性说”,可能是杨昌英的一种文学或哲学主张。周必大在诗中可能针对这一主张进行了讨论或评价。 3. 表达感谢:题目中的“谢”字表明,这首诗可能是周必大为了表达对杨昌英示性说的感谢而写的。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诗人之间的交往、文学主张的讨论以及感谢情感的表达。
诗词关键字: 早知 近似 大道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