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贺升卿著春秋会正论屡督跋戏往》
三传名家各是非,圣经元自许传疑。 迟迟著语君知否,游夏犹难措一辞。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表现出作者对事物判断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思考。首句“三传名家各是非”,意在表明各种传世的经典,虽然都出自名家之手,但其中也难免存在各种错误和争议。这是对知识、真理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差的一种认识。
次句“圣经元自许传疑”,进一步阐述,即使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也允许存在疑问。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经典文献的理性态度,不畏权威,敢于质疑,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末两句“迟迟著语君知否,游夏犹难措一辞”,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阐述真理的谨慎态度。“迟迟著语”意味着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十分慎重,而“游夏犹难措一辞”则借用典故,表达了即使是孔子那样的圣人,在面对某些问题时也会感到难以措辞。
整首诗深沉、哲理,展现了作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审慎态度,同时也表现出对经典文献的敬畏和对知识传播的深刻理解。
|
创作背景
《永新贺升卿著春秋会正论屡督跋戏往》是宋朝文人周必大的一首诗。该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词歌赋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因此,诗词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人际关系背景**:周必大与贺升卿是好友,他们之间有深厚的友谊。贺升卿著作了《春秋会正论》,并多次催促周必大为其写跋。
3. **创作动机**:在好友的多次催促下,周必大以戏谑的语气写下了这首诗,既是对好友的回应,也是对其著作的一种赞美和推崇。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历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和创作动机等方面。通过这首诗,周必大表达了对好友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诗词
-
故人别我有所往,手提木铎犹余响。
郑虔本是樗散翁,永新之行愁鞅掌。
官卑濩落携二子,阿奴络秀随行李。
向非怀抱如江河,谁能落日秋风里。
朅来遗我两翼鹅,荔枝满盘堆红螺。
继以少陵村雨诗,感君思意何其多。
我腹内痞不堪俯,残书剩纸空如堵。
诗成欲遣雪儿歌,酒贱无因为君酤。
细雨黄花岂送行,秋来并作愁人苦。
猗嗟人生好事稀,吴塘路上牵君衣。
-
有喜君初度,风雨作秋声。
连旬烈日,稻畦麦垅欲扬尘。
好似天瓢在手,笑把群龙呵叱,四野注如倾。
勃勃生意满,翠浪涌纵横。
君知否,仁者寿,寿斯仁。
自从三代而下,民命寄苍旻。
满目桑麻谷粟,满目簿书期会,试说与仁人。
小试作霖手,苏醒永新民。
-
平边活国不关侬,昼永新添炙背功。
鸠妇仳离天欲雨,鹊巢低稳岁多风。
一弹指顷韶光半,微破颜时梦事空。
但得余生无病恼,从渠南北与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