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淮南听雨歌》

前檐看雨如银竹,后檐听雨如泻瀑。
九衢对面起波涛,昨日黄埃一丈高。
书生生无快意事,天公覆手为办此。
邂逅一惬吾已多,千家万家丰年歌。
三更不寐凉如水,清愁宛转秋风起。
壮士天河更洗兵,皇威海贷一时清。
幅巾归去江南好,长卧东皋听雨声。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雨为题材,描绘了一个生动而壮观的自然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前檐看雨如银竹,后檐听雨如泻瀑。”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雨的景象,前檐的雨像银色的竹子,后檐的雨则像倾泻的瀑布。这样的比喻既富有视觉冲击力,又展现了雨的动感和音韵美。 颔联“九衢对面起波涛,昨日黄埃一丈高。”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雨中的街景,雨势浩大,街头巷尾像波涛汹涌,而昨日的黄沙被雨水冲刷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雨的力量和清洁作用。 颈联“书生生无快意事,天公覆手为办此。”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但随后又感叹天公作美,以雨洗涤人间。这里的“覆手”二字用得巧妙,既表达了天公的权力,也暗示了雨水的神奇效果。 接着,尾联“邂逅一惬吾已多,千家万家丰年歌。”表达了诗人对雨的喜悦和期待,雨带来了惬意和丰年的预兆,千家万家都在欢唱。这里的“邂逅”二字用得恰到好处,传达了诗人对雨的惊喜之情。 最后两句“三更不寐凉如水,清愁宛转秋风起。壮士天河更洗兵,皇威海贷一时清。”诗人在深夜无法入眠,感受到清凉的秋风和宛转的清愁。他期望壮士们能在天河中洗刷兵器,带来皇威和海贷的清平。这里的“壮士天河更洗兵”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和清平之世的向往。 整首诗以雨为主线,将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结合,既展现了雨的美丽和力量,又表达了诗人的苦闷、惊喜和期待。诗人的描绘生动细腻,情感真挚,使读者产生共鸣。
创作背景
陈杰的《淮南听雨歌》创作背景可能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这首诗描写了听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壮士英勇拼搏的赞美和对天下太平的向往。诗中的“壮士天河更洗兵,皇威海贷一时清”之句,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关注,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历史背景。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包含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黄埃 宛转 丰年
相关诗词
  • 1
    [魏晋]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2
    [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 3
    [唐]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