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檐看雨如银竹,后檐听雨如泻瀑。 九衢对面起波涛,昨日黄埃一丈高。 书生生无快意事,天公覆手为办此。 邂逅一惬吾已多,千家万家丰年歌。 三更不寐凉如水,清愁宛转秋风起。 壮士天河更洗兵,皇威海贷一时清。 幅巾归去江南好,长卧东皋听雨声。  | 
| 这首诗以雨为题材,描绘了一个生动而壮观的自然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期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前檐看雨如银竹,后檐听雨如泻瀑。”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雨的景象,前檐的雨像银色的竹子,后檐的雨则像倾泻的瀑布。这样的比喻既富有视觉冲击力,又展现了雨的动感和音韵美。 颔联“九衢对面起波涛,昨日黄埃一丈高。”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雨中的街景,雨势浩大,街头巷尾像波涛汹涌,而昨日的黄沙被雨水冲刷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雨的力量和清洁作用。 颈联“书生生无快意事,天公覆手为办此。”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但随后又感叹天公作美,以雨洗涤人间。这里的“覆手”二字用得巧妙,既表达了天公的权力,也暗示了雨水的神奇效果。 接着,尾联“邂逅一惬吾已多,千家万家丰年歌。”表达了诗人对雨的喜悦和期待,雨带来了惬意和丰年的预兆,千家万家都在欢唱。这里的“邂逅”二字用得恰到好处,传达了诗人对雨的惊喜之情。 最后两句“三更不寐凉如水,清愁宛转秋风起。壮士天河更洗兵,皇威海贷一时清。”诗人在深夜无法入眠,感受到清凉的秋风和宛转的清愁。他期望壮士们能在天河中洗刷兵器,带来皇威和海贷的清平。这里的“壮士天河更洗兵”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和清平之世的向往。 整首诗以雨为主线,将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结合,既展现了雨的美丽和力量,又表达了诗人的苦闷、惊喜和期待。诗人的描绘生动细腻,情感真挚,使读者产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