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作品赏析
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说义士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心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
诗人对此事的态度怎样呢?“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是憎恶董卓等人作乱,渴望国家统一。
中间六句是交代这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导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立刘虞为帝;他们搞分裂、谋私利,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怎样呢?悲愤、失望;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
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由于连年战争,将士的铠甲不离身,长出了虱子;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着这荒凉、凄惨、惨绝人寰的景象,诗人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了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这首诗描述了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可是,这大好形势,却被袁绍等野心家给破坏了。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为幌子,行争霸称孤之实,给予无情的揭露,井对以此造成的战乱,予以严厉的抨击。诗的结尾描绘出因战争而造成的凄凉悲惨的画面,连年战乱,士兵们不能解甲归田,人民死亡惨重,百不余一,使富饶的北方,变得满目痍瘦,哀鸿遍野。到处是白骨累累,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这一惨绝人寰的图景,诗人发出了“念之断人肠”的呼喊。
  《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时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
创作背景
《蒿里行》的创作背景是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和军阀混战。具体来说,这首诗与曹操参与讨伐董卓的历史事件有关。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朝廷大权落在宦官手中,引发了社会的混乱。董卓趁机带兵进京,控制了朝廷,废除了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帝(即献帝)。这一行为引起了各地军阀的不满,他们纷纷起兵讨伐董卓。 作为其中的一员,曹操率领军队在荥阳迎战董卓的部将徐荣,但最终战败。此后,联军中的各路军阀因争夺势力和利益而分裂,相互混战,社会陷入更加动荡的状态。 《蒿里行》这首诗,就是曹操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关键字: 雁行 兴兵 会盟
相关诗词
  • 1
    [宋]
    籍甚所闻三桂堂,向来相与但南昌。
    横经重识泮宫老,捧檄仍思幕府良。
    日暮酒尊勤洒扫,竹边谈几爱苍凉。
    梅江父子风流旧,今见君家鸿雁行。
  • 2
    [唐]
    下马二林寺,翛然进轻策。
    朝为公府吏,暮作灵山客。
    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
    阳丛抽茗芽,阴窦泄泉脉。
    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岚积。
    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
    身闲易飘泊,官散无牵迫。
    缅彼十八人,古今同此适。
    是年淮寇起,处处兴兵革。
    智士劳思谋,戎臣苦征役。
    独有不才者,山中弄泉石。
  • 3
    [现代]
    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
    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