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答李达可》

浊泾不必羡清淮,社燕宾鸿任去来。
老子何曾凭日者,后生正合竞时哉。
圆规枉把方心凿,尘世常令笑口开。
八十老翁行未得,不如能说小儿孩。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人生的态度。 首联“浊泾不必羡清淮,社燕宾鸿任去来”,用浊泾和清淮的对比,表达了诗人认为不必羡慕别人的处境,每种生活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价值。社燕宾鸿的任去来,则体现了生活中的自由与随性。 颔联“老子何曾凭日者,后生正合竞时哉”,诗人通过老子和后生的对比,传达出人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态度和追求。老子何曾凭日者,表达了老者的智慧和从容,不以时日为意;后生正合竞时哉,则鼓舞年轻人积极进取,竞争时代。 颈联“圆规枉把方心凿,尘世常令笑口开”,通过圆规和方心的形象比喻,揭示了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尘世常令笑口开,体现了诗人认为生活中虽有不如意,但应以笑容面对。 尾联“八十老翁行未得,不如能说小儿孩”,以八十老翁和小儿孩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幸福。诗人认为,尽管老年人在行动上可能有所不便,但他们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这是年轻人所无法比拟的。 整首诗富含哲理,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丰富多彩和不同阶段的价值。同时,诗人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性。
创作背景
《答李达可》是宋朝诗人周必大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1. 人际交往背景:这首诗是周必大回复李达可的一封信,他们两人可能是朋友或者有着一定的交往关系。李达可能在信中向周必大询问了一些问题或者表达了某种观点,周必大则通过这首诗来回应。 2. 社会历史背景:宋朝时期,诗词成为了文人雅士之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诗词创作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盛行。周必大作为当时的文人,通过诗歌创作来与李达可进行交流,也是符合当时社会风尚的一种行为。 综上所述,《答李达可》的创作背景是周必大与李达可的人际交往背景以及宋朝诗词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
诗词关键字: 笑口 圆规 老翁
相关诗词
  • 1
    [现代]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 2
    [唐]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 3
    [唐]
    相逢遽叹别离牵,三见江皋蕙草鲜。
    白发俱生欢未再,沧洲独往意何坚。
    愁看郡内花将歇,忍过山中月屡圆。
    终日望君休汝骑,愧无堪报起予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