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浊泾不必羡清淮,社燕宾鸿任去来。 老子何曾凭日者,后生正合竞时哉。 圆规枉把方心凿,尘世常令笑口开。 八十老翁行未得,不如能说小儿孩。 |
|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人生的态度。 首联“浊泾不必羡清淮,社燕宾鸿任去来”,用浊泾和清淮的对比,表达了诗人认为不必羡慕别人的处境,每种生活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价值。社燕宾鸿的任去来,则体现了生活中的自由与随性。 颔联“老子何曾凭日者,后生正合竞时哉”,诗人通过老子和后生的对比,传达出人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态度和追求。老子何曾凭日者,表达了老者的智慧和从容,不以时日为意;后生正合竞时哉,则鼓舞年轻人积极进取,竞争时代。 颈联“圆规枉把方心凿,尘世常令笑口开”,通过圆规和方心的形象比喻,揭示了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尘世常令笑口开,体现了诗人认为生活中虽有不如意,但应以笑容面对。 尾联“八十老翁行未得,不如能说小儿孩”,以八十老翁和小儿孩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幸福。诗人认为,尽管老年人在行动上可能有所不便,但他们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这是年轻人所无法比拟的。 整首诗富含哲理,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丰富多彩和不同阶段的价值。同时,诗人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