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郑仲舒先生得请归浦江余於先生同里且亲》
郑公去年离北平,束书抱病来南京。 城隅解后喜且惊,开颜握手言再生。 自从南北屦构兵,日夜怅望乡关情。 几回寄书雁南征,中心摇摇若悬旌。 苦遭丧乱百病婴,客边囊橐一旦倾。 此来四顾徒茕茕,岂料吾子与合并。 我时闻之涕泗横,况公素有文章名。 居官胜国职最清,经筵擢转庠黉。 及当玉署已宦成,又为奉常典粢盛。 人生际此自足荣,但恨白发已数茎。 怀哉屈子全忠贞,谊与日月同光晶。 愿言夕飡秋菊英,佩明月珰纫茝蘅。 悬河之论春雷轰,使旁睹者颜发蠙 |
作品赏析
【原题】: 义门郑仲舒先生得请归浦江余於先生同里且亲故赋是诗情 见乎辞矣
|
创作背景
《义门郑仲舒先生得请归浦江余於先生同里且亲》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从题目中可以知道,这首诗是为了送别郑仲舒先生归乡而写的。郑仲舒先生得到了回家的许可,诗人张孟兼作为他的同乡和亲友,为他写下了这首诗。
其次,需要了解明朝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明朝实行严格的礼制和社会等级制度,士人阶层在社会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同时,明朝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学和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最后,还需要考虑张孟兼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他作为一个文人,对于人情世故和离别之情有着深刻的体会,这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义门郑仲舒先生得请归浦江余於先生同里且亲》的创作背景涉及到送别友人、明朝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诗人个人经历和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伊予同里。
自来交契。
各贪浮名浮利。
总悟无常,物物般般捐弃。
予先别离宁海,又继而、贤来关里。
愿同志,更同心同德,同搜玄理。
慎勿攀援爱念,便宁心宁意,全神养气。
尘世之中,不染不著为最。
殷勤完全功行,常清静、有些消息。
神光灿,泼焰焰焰地,是你真底。
-
云阶连月地。
记旧游、身在温柔乡里。
花阴透窗绮。
罗衾拥残梦,流莺惊起。
银瓶水沸。
待梳妆、屏风共倚。
看情眉恨眼,宿粉剩香,乱愁无际。
长记。
多情消减,宋玉连墙,茂陵同里。
离怀似水。
天涯路,叹愁悴。
想鸳机织锦,鸾台窥镜,秦丝幽怨未已。
好归去、共把琴书,倚娇扶醉。
-
斯张字遐周,归安人。
故宗伯份之孙也。
少负隽才,为同里吴允兆所许。
长与吴门王亦房赓唱。
善病,药碗不去口,喀喀呕血,犹伏床枕书。
年未四十而卒。
撰《广博物志》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