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日游简寂食甜苦笋知观欧阳齐年求诗》
疏食山间荼亦甘,况逢苦笋十分甜。 君看齿颊留馀味,端为森森正且严。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诗,通过食物的味道来寓言人生的哲理。让我们一步步来赏析这首诗。
首句“疏食山间荼亦甘”中,“疏食”指的是简单的食物,“山间”代表了自然、朴素的生活环境,“荼亦甘”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这种朴素生活的欣然接受和享受,连苦涩的荼都觉得甘甜。这句表现出诗人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接纳。
第二句“况逢苦笋十分甜”,“苦笋”字面意思是笋的味道苦涩,但诗人却用“十分甜”来形容,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苦难的态度,即把苦难视为生活的一种甜蜜。
第三句“君看齿颊留馀味”,“齿颊留馀味”是指食物的味道在口腔中留存的感觉,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的经历会在人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最后一句“端为森森正且严”,“森森”形容严肃、庄重,“正且严”则强调了这种庄重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严肃和庄重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食物的味道,寓言了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朴素生活的热爱,对于苦难的接纳,以及对于生活的严肃和庄重的态度。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叹。
|
创作背景
周必大的《五月三日游简寂食甜苦笋知观欧阳齐年求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人生经历和黄州的自然环境有关。当时,周必大因为政治斗争被贬谪到黄州,这是一个相对偏僻荒凉的地方。在那里,他与当地的道士欧阳齐年成为了朋友。某次游玩简寂观时,他们一起品尝了甜苦笋,欧阳齐年向他请求赋诗,因此周必大创作了这首诗。
在诗中,周必大借物抒怀,通过描绘甜苦笋的味道,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他也通过赞美竹笋在艰苦环境中的生长,展现了自己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诗词
-
红叶桥边草舍低,半滩斜照水平溪。
旧时曾记求诗过,疏雨桐花幽鸟啼。
-
卷上芳名旧所知,见君还恨识君迟。
数茎短发沾霜白,一叶扁舟触浪危。
问遍菊名因作谱,画将兰本要求诗。
向南邵邑多经过,楚士能狂更有谁。
-
写此何人云梦胸,色尘真幻等成空。
看君一轴画图上,在我半生行记中。
剡水回舟乘夜雪,楚江燃烛听秋风。
转蓬踪迹徒劳耳,心愧雁山头白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