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书薛公肃山斋》

爱山仍以山名斋,问山何许檐周回。
午窗睡足一笑起,风吹市声不到耳。
插貂鸣玉主人事,山不撩君君自戏。
细思却合幽人居,分我半几来读书。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通过描绘山斋的景色和生活,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专心致志于读书生活的场景。 首句“爱山仍以山名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的热爱,甚至将自己的书斋以山命名。接下来“问山何许檐周回”,仿佛在询问山的位置,展示了诗人与山的亲近关系。 “午窗睡足一笑起,风吹市声不到耳”,这里通过描绘午后在书斋中一觉醒来,市井的喧嚣声被风儿带走,表达了诗人享受宁静生活的情境。而“插貂鸣玉主人事,山不撩君君自戏”,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即使是身居闹市,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 最后的“细思却合幽人居,分我半几来读书”,诗人通过深思,认为自己更适合隐居生活,与山为伴,专心致志地读书。这既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对知识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斋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追求。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纷扰,专心致志于读书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书薛公肃山斋》是宋朝诗人李流谦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环境: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士人阶层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同时,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精神享受。 2. 个人经历:李流谦本人也是一位文化素养较高的士人,他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有着丰富的自然审美体验。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3. 交往圈子:李流谦与薛公肃是好友,两人交往密切。薛公肃的山斋环境幽雅,景色优美,是李流谦常常造访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李流谦产生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诗。 综上所述,《书薛公肃山斋》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宋朝的文化环境、李流谦的个人经历和交往圈子等因素有关。
诗词关键字: 风吹 人事 不到
相关诗词
  • 1
    [元]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
    控梅人过溪桥。
  • 2
    [南北朝]
    相望山河近。
    相思朝夕劳。
    龙门竹箭急。
    华岳莲花高。
    岳高嶂重叠。
    鸟道风烟接。
    遥原树若荠。
    远水舟如叶。
    叶舟旦旦浮。
    惊波夜夜流。
    露寒洲渚白。
    月冷函关秋。
    秋夜清风发。
    弹琴即鉴月。
    虽非庄舃歌。
    吟咏常思越。
  • 3
    [隋]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余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