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梅》
担头挑得几枝斜,过我西湖处士家。 莫向侯门高索价,贵人多爱牡丹花。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担头挑着花枝的卖花人走过西湖边的处士家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这个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于花卉和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一些微妙之处。
首句“担头挑得几枝斜”,通过“挑”和“斜”两个字,生动地描绘了卖花人挑着花枝走路的姿态,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风情。同时,这也暗示了卖花人所卖的花枝并不是刻意修剪过的,而是自然生长的,更加突显了花卉的自然美。
次句“过我西湖处士家”,则点明了场景地点和人物身份。“西湖处士家”是一个象征着隐逸、高雅的场所,卖花人经过这里,也说明了这里的人们对于花卉和自然的欣赏。
第三句“莫向侯门高索价”,暗示了卖花人不要向权贵豪门高价卖花,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权贵豪门的态度,认为他们只会追求奢华昂贵的牡丹花,而对于自然生长的花卉则不屑一顾。
最后一句“贵人多爱牡丹花”,则更加突显了诗人对于权贵豪门的讽刺和批评。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于花卉的欣赏是建立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而不是追求奢华和昂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担头挑着花枝的卖花人走过西湖边的处士家的场景,表达了对于花卉和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一些微妙之处。
|
创作背景
《买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士人阶层对梅花有着特别的钟爱,梅花被赋予了高尚的品格和节操。李龙高作为宋代的诗人,对梅花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某个冬季,诗人可能在市场上遇到了售卖梅花的花贩,被梅花的美丽和清香所吸引,于是产生了创作《买梅》这首诗的冲动。诗人通过买梅的行为,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同时,诗歌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俗和生活气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担子挑春虽小。
白白红红都好。
卖过巷东家。
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
帘里鸦鬟入报。
问道买梅花。
买梅花。
-
老生不能臣诸侯,却来题名凤山头。
霜晴木脱壁峭立,鸦儿大字淋漓秋。
于是陈邵隐佘薛,遥睇中原心耳热。
两人既仕李河南,雁断鹃啼荣梦歇。
迎承弈相游兹山,三复旧记松萝间。
野僧有待碧纱护,画图已自传人寰。
君本家西河,钟秀西湖曲。
龙城倚高寒,雁荡濯深渌。
华亭道阻泛雪船,乘鳃鲈买梅花前。
青衣童保进斗酒,解后意气凌吴天。
好将金城图略上天子,回首共访巴园仙。
-
柳院春归雪未乾,试灯歌巷月痕寒。
懒随翠影红香走,自买梅花插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