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袁秀才下第归毗陵》

羸马出都门,修途指江东。
关河昨夜雨,草木非春风。
矢舍虽未中,璞全终待攻。
层霄秋可翔,岂不随高鸿。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沉且充满力量的画卷,充满了旅途的艰辛、自然的威力,以及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 首联“羸马出都门,修途指江东”,这里诗人以瘦弱的马匹走出都城,长途跋涉指向江东,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坚毅不屈,勇往直前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即将面临的旅程的艰难。 颔联“关河昨夜雨,草木非春风”,以关河昨夜的一场雨,和草木不再是春天的风貌,生动地展现了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面临的困境。 颈联“矢舍虽未中,璞全终待攻”,这里用了比喻,矢舍未中目标,但是璞玉完整等待雕琢,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虽然暂时遭遇挫折,但是仍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才华,等待时机的到来。 尾联“层霄秋可翔,岂不随高鸿”,诗人以秋天可以在高空翱翔的意象,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诗人的坚韧和毅力,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和期待。
创作背景
欧阳詹的《送袁秀才下第归毗陵》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欧阳詹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唐朝科举取士,许多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从而改变命运。然而,科举考试竞争激烈,许多人才华横溢的士子未必能一举中第。袁秀才就是这样一个落第的举子,他的失意和落寞引起了欧阳詹的同情和感慨。欧阳詹作为袁秀才的朋友,在送别袁秀才回归毗陵之际,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慰藉和鼓励之意。
诗词关键字: 关河 草木 岂不
相关诗词
  • 1
    [宋]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
    有汝阳琎者,唱名殿陛。
    玉川公子,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
    如何好?
    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
    问自古英雄安在哉?
    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
    姑苏台畔,花谢花开。
    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
    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 2
    [汉]
    良马既闲。
    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
    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
    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
    顾盻生姿。
  • 3
    [汉]
    鸳鸯于飞。
    啸侣命俦。
    朝游高原。
    夕宿中洲。
    交颈振翼。
    容与清流。
    咀嚼兰蕙。
    俛仰优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