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梅》
由基去后挥瞻来,不惯穿杨惯射梅。 寄语东居莫涂抹,牺樽自是木之灾。 |
作品赏析
|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哲理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的首句“由基去后挥瞻来”中,“由基”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也可能是引用了一个典故。这句诗给人一种历史沧桑、时光流转的感觉,仿佛是在讲述一个英雄人物离去后,新的时代又来临。
第二句“不惯穿杨惯射梅”,通过对比“穿杨”和“射梅”,传达出一种生活哲理。也许是在表达,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习惯和技艺也在发生改变。
第三句“寄语东居莫涂抹”中,“寄语”表达了诗人对读者的殷切期望,“东居”可能指代读者所居住的地方,“莫涂抹”则是在劝诫读者要珍惜自然,不要随意破坏。
最后一句“牺樽自是木之灾”中,“牺樽”可能指代一种祭祀用具,“木之灾”则表达了树木遭受的灾难。整句诗似乎在告诫人们,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将会给自然带来灾难。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同时,诗人也通过劝诫和期望,引导读者去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
创作背景
宋朝诗人李龙高的《射梅》一诗,其创作背景并未明确记载于史料中,因此我们无法确切知道这首诗产生于什么具体的背景之下。然而,我们可以尝试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诗题《射梅》,可能暗示了诗人在观赏梅花时,产生了射击梅花的念头,或者诗人通过“射梅”这个象征性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态度。同时,诗中提到的“不惯穿杨惯射梅”一句,或许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技艺或价值观的反叛,或者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独特审美价值的认识。
总之,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通过解读诗歌本身,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诗人的艺术构思和情感表达。
相关诗词
-
不同杨柳争妍,冷笑托根泉石。
岁寒寄语高人,可问调羹消息?
-
君不见西山凛凛百世师,忍穷受饿终采蕨。
又不见愧谬遗臭几千载,当年方丈厌肥滑。
孰得孰失试大观,较若五味辨甘辣。
冶容媚世吁可怜,羞面雇影自涂抹。
名利物我争锱铢,语笑诩诩已衷甲。
方嗟天际暮云深,还见墙阴春草茁。
旨哉君诗良起予,重把心事为君说。
百年功名亦漫尔,尘路投踪何日脱。
-
石城少府自公余,拄笏看山问老夫。
向道封胡群从宅,冯生不到食鱼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