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
谩说师雄醉月边,稚川曾隐此山巅。 料伊不是丹砂力,只服梅花换得仙。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仙气和梅花香味的诗。让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谩说师雄醉月边”中,运用了典故,师雄醉酒边月,带有一种豪放、不羁的气氛,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且带有一种潇洒自在的仙气。
次句“稚川曾隐此山巅”,“稚川”指的是古人葛洪,字稚川,他是著名的道家和炼丹士。这句表达了古人曾在此山巅隐居修道,为诗增添了道教仙山的色彩。
第三句“料伊不是丹砂力”,丹砂是道教炼丹的重要材料,这句诗暗示了修道成仙并不只靠炼丹之力,引出了最后一句。
最后一句“只服梅花换得仙”,梅花在东方文化中具有坚韧、高洁的品性,此处意味着修道成仙需要的是像梅花一样的品格和精神,而非仅仅依赖丹砂之力。
整首诗意境高远,借用了道教典故,赞美了梅花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修道成仙需要的是高尚的品格和精神,而非物质的力量。
|
创作背景
**宋代诗人李龙高的《罗浮》一诗的创作背景与他对于罗浮山的游览体验有关**。罗浮山位于广东,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地方。诗人李龙高在游览罗浮山时,被其美景所吸引,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在这首诗中,李龙高提到了“稚川曾隐此山巅”,指的是古人葛洪曾在罗浮山炼丹修道的事迹。葛洪是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炼丹术家,他的修道故事和罗浮山的美景相结合,成为了李龙高创作《罗浮》的重要素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花中巢许耐寒枝,香满罗浮小雪时。
各记兴亡家国恨,悲鸿作画我题诗。
-
十年孤屿罗浮梦,每到春来辄忆家。
难得张郎知我意,画眉还为画梅花。
-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
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
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画帧儿上唤下来的婵娟。
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