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柱吟》
暮春惨惨黄昏雨,零落樱桃斜掩户。 未张灯火帘幕深,楼阁巢寒闻燕语。 昔时常说长安好,而今厌走长安道。 苏秦辨说长卿才,自笑功名胡不早。 人悄悄,倚柱时,情脉脉,无人知。 怜春惜远情不尽,斜雨兼花湿衣。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时节,诗人独自在户内听雨思旧的诗。首联“暮春惨惨黄昏雨,零落樱桃斜掩户。”描绘了黄昏暮雨、樱桃落尽的凄美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情调。颔联“未张灯火帘幕深,楼阁巢寒闻燕语。”进一步描绘了室内昏暗、燕语楼阁的寂寞景象,诗人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昔时常说长安好,而今厌走长安道。”通过对比昔日对长安的向往和现今对长安的厌倦,表现了诗人对功名未成的苦闷和焦虑。接着,诗人借苏秦、长卿之才,自嘲功名为何不早成,进一步表现了对功名的渴望和现实的失落。
尾联“人悄悄,倚柱时,情脉脉,无人知。怜春惜远情不尽,斜雨兼花湿衣。”描绘了诗人静静倚柱,脉脉含情的景象,感慨春光易逝,远方思念不尽。而斜雨落花,又让衣裳湿润,增添了诗人的伤感之情。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暮春时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旧时光的怀念,对功名的焦虑,以及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
创作背景
《倚柱吟》是宋朝诗人四锡的诗作。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密切相关。然而,具体到《倚柱吟》这首诗,由于相关历史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确定其确切的创作背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在分析《倚柱吟》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意象和象征意义。这些元素可能与诗人当时的处境、心境或社会背景有关。通过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我们可以对创作背景进行一定的推测。
总之,由于历史资料的不足,我们无法确定《倚柱吟》的确切创作背景。然而,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我们可以获得一些线索,对创作背景进行一定的推测和理解。
相关诗词
-
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
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
饤斗云山,挨排烟水,六丁午夜文移。
道滁孙子,欲寄游嬉。
高趁鹜霞舒啸,低群鸥鹭忘机。
牢笼两下,楼乘汗漫,桥枕清漪。
灞陵吟畅,岳阳登览,百色都副襟期。
还好是、行天马渡,深月人归。
倚柱荷香扑面,凭栏桂影侵衣。
索梅无便,春风不碍,容我追随。
-
身畔无丝缕。
但从前、练裳练帨,做他家主。
甲子一周加二纪,兔走乌飞几度。
赛孔子、如来三五徐陵云:小如来五岁,多孔子三年。
鹤发萧萧无可截,要一杯、留客惭陶母。
门外草,欲迷路。
朗吟白雪阳春句。
待夫君、骊驹不至,鹊声还误。
老去聊攀莱子例,倒著斑衣戏舞。
记田舍、火炉头语。
肘后黄金腰下印,有高堂、未敢将身许。
且扇枕,莫倚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