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读史三绝》

泗水飞沉周宝鼎,霸城遏住汉铜人。
人心不似无情物,多少英豪入魏秦。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和历史典故的诗。从整体上看,诗人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命运的深思。 首句“泗水飞沉周宝鼎”,引用了周朝末年,周宝鼎沉入泗水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象征着王朝的衰败和覆灭,也寓意着历史的更迭和变迁。 次句“霸城遏住汉铜人”,则引用了汉朝的故事,表达了英雄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崛起和抗争。同时,"遏住"二字生动描绘了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场景。 最后两句“人心不似无情物,多少英豪入魏秦”,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人心并非无情,许多英雄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崭露头角,甚至影响了历史的走向。然而,尽管如此,他们最终仍可能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这首诗精巧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展示了历史的波澜壮阔,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怀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多样。
创作背景
《读史三绝》是宋代的洪咨夔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历史反思**:诗人通过阅读历史,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深深的思考。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对历史的借鉴和警示。 2. **社会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但政治动荡的时代。诗人可能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反思,对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等现象进行隐喻或批评。 3. **个人经历**:洪咨夔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也可能影响到《读史三绝》的创作。他的生活阅历、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历史的认识,都在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总的来说,《读史三绝》的创作背景是复杂的,涉及到历史、社会和个人等多个方面。
诗词关键字: 宝鼎 无情
相关诗词
  • 1
    [现代]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五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 2
    [现代]
    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愍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 3
    [宋]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馀豪气峥嵘。
    安得良田二顷耕。
    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
    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
    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