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清明二绝》

风将好梦到兰亭,惊觉虚檐九子铃。
老眼醒来地着处,倚楼检校树头青。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感觉,充满了梦幻与现实的交融。风将好梦带到兰亭,兰亭这个元素给人一种文化古韵和静谧的感觉,好梦则带有一种温馨与舒适的氛围。然后诗人被九子铃的声音惊醒,虚檐和九子铃这两个元素给人一种清脆而响亮的感觉,形成了强烈的听觉效果,同时也突显出环境的宁静。 “老眼醒来地着处”这句诗有一种沧桑和醒来的恍惚感,而“倚楼检校树头青”则给人一种宁静的观景感,倚楼和树头青这两个元素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仿佛能看到诗人倚在楼上,眺望远方,检查树木的青色。 整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融,静谧与动感并存的氛围。同时,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珍视,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细心观察。
创作背景
洪咨夔的《清明二绝》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代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以及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春天的重要节气,此时万物复苏,景色明丽。诗人可能借清明之景,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者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同时,宋代的诗词创作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这也可能影响了洪咨夔的创作。 以上只是推测,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家学者。
上一首
《秋怀》
诗词关键字: 惊觉 醒来
相关诗词
  • 1
    [唐]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 2
    [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3
    [宋]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