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独醒亭》

今来古往江山老,地尽天穷草木愁。
为问大夫能饮否,芙蓉落尽菊花饮。
作品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沉、忧郁的秋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诗中,“今来古往江山老,地尽天穷草木愁。”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空间感。“江山老”一词,寓意着历史的沧桑变迁,而“地尽天穷”则形象地描绘了广袤无垠的自然景象。“草木愁”,以拟人的手法,表达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接着,“为问大夫能饮否,芙蓉落尽菊花饮。”这两句诗,以问句的形式,引出了诗人的内心感慨。“芙蓉落尽菊花饮”一句,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又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诗人通过询问“大夫能饮否”,表达了自己面对人生波折和自然变化的无奈和苦闷。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含蓄和深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独醒亭》是宋朝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有关。屈原因为忠诚于国家,直言进谏,却被贬谪,最终投江自尽。他这种高尚的品格和悲壮的命运,引起了后世许多文人墨客的共鸣和敬仰。 洪咨夔在创作《独醒亭》时,借用了屈原独醒的故事,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和官场腐败的愤懑之情。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屈原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守正义、不屈不挠的决心。
诗词关键字: 草木 大夫 菊花
相关诗词
  • 1
    [先秦]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 2
    [近代]
    一支清采妥湘灵,九畹贞风慰独醒。
    无奈终输萧艾密,却成迁客播芳馨。
  • 3
    [当代]
    少年绮习欲都刊,聊作空花撩眼看。
    魂即真销能几剩,血难久热故应寒。
    独醒徒负甘同梦,长恨还缘觅短欢。
    此日茶烟禅榻畔,将心不必乞人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