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云林画》

落花愁杀未归人,乱后思家梦更频。
纵有溪头茅屋在,也应芳草闭深春。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笔,抒发了思乡之情。 首句“落花愁杀未归人”,落花二字,引发诗人淡淡的忧伤。春日花开,本是人生乐事,但对于久客在外,思家怀乡的诗人来说,看到这一片凋零凄恻之景,不禁想起了尚未归乡的游子。“愁杀”二字将诗人的愁绪显露出来,同时也带有几分无可奈何的伤感。这句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第二句“乱后思家梦更频”,直接点明诗人由花落而怀人,由怀人而想到自己乱世中的亲人、故友,想到他们或许也漂流在外,居无定所。一个“频”字,将诗人因国破家散而频繁入梦,梦中又因忧愁而惊醒的无奈、悲凉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四两句“纵有溪头茅屋在,也应芳草闭深春”,笔锋一转,诗人开始遐想:虽然溪头还有茅屋,虽然那茅屋四周也环绕着萋萋芳草,但是春光已逝,芳草萋萋,也似乎关闭了深春的门户。这两句寄托了诗人对家乡、故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韵味深长,通过选取落花入梦、梦醒屋在却无春色的景象,以景显情,情景交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乱世的无限感慨和忧愁。 这首诗的意境优美,风格简淡,情韵悠长。从“愁杀”、“思家”、“纵有”等词可见出诗人情绪之沉重。但诗人并没有大发慨叹之词,也没有刻意渲染,而是让读者从“落花”中看到“愁”,从“芳草”中感受“思家”,从眼前的景象去想象“溪头茅屋”中故人的命运。这种借景抒情的方法,使全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陈则的《题云林画》是一首题画诗,创作背景与云林画作的内容和风格有关。云林画派是元代山水画的重要流派,以表现山林野趣、自然风光为主题,画风清秀、空灵,注重表现自然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陈则在观赏云林画作后,深受其感染,遂创作了此诗,表达了对画作的赞赏和对自然美的向往之情。同时,明代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雅士寄情于自然山水,寻求精神寄托,这也为陈则创作此诗提供了社会背景。
诗词关键字: 茅屋 归人 芳草
相关诗词
  • 1
    [明]
    驱车出门去,四顾不见人。
    回风卷落叶,飒飒带沙尘。
    平原旷千里,莽莽尽荆榛。
    繁华能几何,憔悴及兹辰。
    所以芳桂枝,不争桃李春。
    云林耿幽独,霜雪空相亲。
  • 2
    [唐]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 3
    [唐]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暧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