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秋感二十首》
寂静无所为,宴坐观我天。 此心俨不动,岂即非圣贤。 孰谓轲也死,斯文遂无传。 凤麟有嘴角,煎胶寄遗编。 敛之入方寸,可续千古弦。 世人不识察,自眩良独难。 仲舒聊下帷,子云姑草玄。 与世留医方,良医其舍旃。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寂静内观,寻求圣贤之境的心态。诗人通过宴坐观天,达到内心的安静,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追寻圣贤的足迹。他认为,虽然孟子已死,但他的文化精神并未消失,而是通过遗留下来的经典传承下去。诗人把这些经典比作凤麟的嘴角,珍贵无比,需要人们用心去领悟。
诗人批评世人不能深入理解这些经典,只是自欺欺人,难以真正达到圣贤的境界。他提倡像仲舒一样下帷苦读,像子云一样钻研玄学,以此来深入理解圣贤之道,留下真正有价值的医方来救治社会。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思考和对经典的敬仰,同时也对世人的盲目和自以为是提出了批评。诗人通过深入的内心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圣贤之道的追求和对社会人文精神的期待。
|
创作背景
《西斋秋感二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环境: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但政治动荡的时代。方回作为当时的文人,对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感悟和思考,这些思考在《西斋秋感二十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个人经历:方回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对这组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的生活波折、人生体验以及对自然的敏锐观察,都在诗歌中得到了反映。
3. 自然景色:秋天的景色是这组诗歌的重要创作元素。方回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和思绪。
总的来说,《西斋秋感二十首》是方回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后,以诗歌形式表达出的艺术结晶。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