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秀亭秋怀十五首》

薜荔络奇石,芙蓉艳荒垣。
寓目信所之,行行陟秋原。
南州八九月,已凉仍复暄。
林树略改色,沙湍才減痕。
忆在朔漠日,疲马风尘奔。
夜汲长城窟,晓涉滦河源。
老身冻欲死,其劳不可言。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旅人感受的诗。诗中的语言生动且充满想象力,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感。 首句“薜荔络奇石,芙蓉艳荒垣”,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植物意象,描绘了奇特的石头和荒芜的墙垣上繁茂的薜荔和艳丽的芙蓉,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寓目信所之,行行陟秋原”,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目光随着行走的路径,越过秋天的原野。这里的“寓目信所之”表达了诗人随心所欲,让眼睛自然地去欣赏周围的景色。 然后“南州八九月,已凉仍复暄”,这里描绘了八九月份的南州气候,虽然已经开始凉爽,但仍然有些温暖。这种细致的气候描绘,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地的气候特点。 “林树略改色,沙湍才減痕”,通过对林树和沙湍的描绘,展现了季节变化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忆在朔漠日,疲马风尘奔”,这里诗人通过回忆在朔漠的日子,描述了旅途的艰辛和马匹的疲惫,展现了旅行的辛苦和风尘仆仆。 最后“夜汲长城窟,晓涉滦河源。老身冻欲死,其劳不可言”,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从长城的水源汲水,早晨又涉过滦河的源头。身体的寒冷和疲劳达到了极点,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旅人感受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的写作技巧高超,语言生动,意象丰富,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方回的《秀亭秋怀十五首》是在宋代创作的一组诗。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创作非常活跃。方回作为宋代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此外,每个人的创作还会受到个人经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秀亭秋怀十五首》的创作背景应包括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方回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等。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诗词关键字: 朔漠 薜荔 改色
相关诗词
  • 1
    [唐]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翦,来衰纷似织。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馀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老骨坐亦惊,病力所尚微。
    虫苦贪剪色,鸟危巢焚辉。
    孀娥理故丝,孤哭抽余思。
    浮年不可追,衰步多夕归。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疏梦不复远,弱心良易归
  • 2
    [唐]
    感惜芳时换,谁知客思悬。
    忆随鸿向暖,愁学马思边。
    留滞机还息,纷拏网自牵。
    东南起归望,何处是江天。
  • 3
    [清]
    秋气横排万马,尽屯在、长城墙下。
    每到三更素商泻。
    湿龙楼,晕鸳机,迷爵瓦。
    谁复怜卿者?
    酒醒后、槌床悲诧。
    使气筵前舞甘蔗。
    我思兮,古之人,桓子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