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海门雨过同伯川赋》

藻烟布地不须芟,云鸟依人著隐衔。
雨歇江干流一裛,风平树杪没孤帆。
冬深蜃岛天长黑,潮入渔汀水不咸。
只好钓车聊日计,海门到处斗巉岩。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海上景色的美妙,从藻烟布地到雨歇风平,再到冬深潮入,无一不体现出诗人的热爱与赞美。 首句“藻烟布地不须芟”中的“藻烟”形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遍地绿藻的烟雾之中,这是对海滨景象的生动描绘。诗人用“布地”形容藻烟之广,用“不须芟”表达其对海滨景象的欣赏与喜爱。 “云鸟依人著隐衔”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云鸟与海滨景象结合在一起,云鸟依人,自由自在,这种景象令诗人心生喜爱。 “雨歇江干流一裛,风平树杪没孤帆”这两句继续描绘海上景象,雨后的江边,水流缓缓,树木梢头,孤帆隐现。这种雨后的清新和海上的壮丽交相辉映,让人心生向往。 “冬深蜃岛天长黑,潮入渔汀水不咸”两句描述了海上的特殊景象,冬天深海中的蜃岛显得格外昏暗,但渔民的垂钓区在潮水入注下仍然干净无咸,表现出海洋的神奇和丰富。 最后两句“只好钓车聊日计,海门到处斗巉岩”则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海上的敬仰。他乐于在此垂钓,欣赏海门的峻岩峭壁,这不仅是他的生活,也是他对大海的赞叹和敬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海上景象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的敬仰。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海洋诗歌。
创作背景
《海门雨过同伯川赋》是明朝诗人吕时臣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地理环境:诗题中的“海门”可能是指江苏的海门,这是一个位于长江口北岸的海滨城市,濒临黄海。诗人可能在雨过天晴之后,与友人一同欣赏海滨的景色,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2. 气候特征:江南地区的气候多变,雨水丰富。诗人可能在经历了一场大雨之后,感受到天气的变化,以及雨水给大自然带来的清新与活力,因此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3. 人际交往:诗题中的“同伯川赋”表明诗人是与友人一同欣赏海滨景色,并进行诗歌创作的。这种朋友间的交往,以及共同欣赏自然美景的经历,也可能成为诗人创作的背景。 综上所述,《海门雨过同伯川赋》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海滨城市海门,与友人一同经历了一场大雨之后,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活力,因此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诗词关键字: 不须
相关诗词
  • 1
    [唐]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 2
    [唐]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 3
    [宋]
    佳人学得平阳曲。
    纤纤玉笋横孤竹。
    一弄入云声。
    海门江月清。
    髻摇金钿落。
    惜恐樱唇薄。
    听罢已依依。
    莫吹杨柳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