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仁故宜褒,小器自当贬。 圣言存至公,功罪岂相。 微此人,孰御匪茹{狂王换严}。 归坫备大夫,亦已越绳检。 末季饶餮,妄自作崖厂。 聘室至无算,食玉不云恭。 丝毫靡建立,日夜煽虐焰。 攫啖知饱足,曾不如猿嗛。 |
|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种人的褒贬评价,以及对末世风气的慨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如仁故宜褒,小器自当贬”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评价标准,即以仁义为大,褒奖有此品质的人;而对那些心胸狭窄的人,则应加以贬斥。这体现了作者崇尚仁义的价值观。 “圣言存至公,功罪岂相□”进一步强调评价的公正性,以圣人的至公之言为准则,对功罪进行分明的评价,显示出作者的评价态度是公正无私的。 “□□微此人,孰御匪茹{狂王换严}”这句表达了对某种人物的需要,如果没有这样的人,谁能够抵御那些狂暴无礼的人呢?这体现了这种人在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归坫备大夫,亦已越绳检”这句对此人的地位进行了描述,即使他身为大夫,行为也已经超越了规矩,可见此人的影响力之大。 “末季饶餮,妄自作崖厂”这句诗对末世的风气进行了批评,人们贪婪无度,狂妄自大,不守规矩。 “聘室至无算,食玉不云恭”描述了末世人们奢华无度的生活,花费巨大,享用美食,但却并不恭敬,缺乏道德约束。 “丝毫靡建立,日夜煽虐焰”这句诗进一步揭示了末世人们的恶劣行为,他们没有任何建树,却日夜煽动恶劣的气势,造成社会动荡。 “攫啖知饱足,曾不如猿嗛”作为结尾,以猿猴的知足为比,批评末世人们贪婪不知足的态度,连猿猴都不如。 整首诗以褒贬评价为主线,对末世风气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批评,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和人物品质的鲜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