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何子楚》

冬馀春晚未收书,一棹相过两日馀。
久拟从容来语旧,岂期盟约未寻初。
风随双鹿樵中隐,人似三闾泽畔居。
樱笋厨烟茶焙火,从来心事不相疏。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末春初的时节,诗人与友人相会的情景。他们两天前曾相约见面,但因某些原因未能如期,这让诗人感到些许失望。然而,当他们最终相见时,双方在风中悠然交谈,仿佛置身于隐逸的山林之中。 首联“冬馀春晚未收书,一棹相过两日馀。”交代了时间和背景。诗人用“冬馀春晚”形容季节交替的时刻,而“未收书”则暗示着他们原本约定的信件尚未收到。接着,“一棹相过两日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会的场景,他们乘坐着小船,经过两天的旅程才相见。 颔联“久拟从容来语旧,岂期盟约未寻初。”表达了诗人原本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他原本希望与友人从容交谈,共叙旧情,然而没想到原本的约定未能如期实现。这种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无奈。 颈联“风随双鹿樵中隐,人似三闾泽畔居。”则运用了意象和比喻,描绘了风中双鹿隐于山林的景象,同时将友人与屈原相比,形容他们居住在湖畔泽畔。这一联的描绘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暗示了友人的高尚品质。 尾联“樱笋厨烟茶焙火,从来心事不相疏。”则以“樱笋厨烟茶焙火”这一景象作结,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无间。他们在一起烹饪、品茶,分享心事,彼此间的情感从未疏离。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寄何子楚》是宋朝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王洋与何子楚是好友,他们之间有深厚的友谊。另一方面,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状,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 在当时的宋朝,社会动荡,国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好友何子楚的思念和关怀,展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 综上所述,《寄何子楚》的创作背景包括诗人与何子楚的友谊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关键字: 泽畔 盟约 心事
相关诗词
  • 1
    [唐]
    故交日零落,心赏寄何人。
    幸与冯唐遇,心同迹复亲。
    语言未终夕,离别又伤春。
    结念湓城下,闻猿诗兴新。
  • 2
    [明]
    风涛潮汐未应虚,腹字那无径寸鱼。
    海上老兵韦蠙褶,山中隐士竹翘书。
    品泉石磴迎凉早,丸药春林坰露初。
    婚嫁不关儿女累,却烦羔雁到庭除。
    四壁图书自觉尊,不从人俗竞朝昏。
    荒庭尚隐玄微子,素业应传洛诵孙。
    农扈劝春同布谷,壸人争旦有清猿。
    似闻椎髻能偕隐,操作常穿犊鼻裈。
  • 3
    [元]
    落日何山,人好在、凤凰城阙。
    还记否、长安城下,一杯离别。
    芳草连空春欲暮,落红千片飘香雪。
    忆使君、昨日出潼关,今三月。
    吾有意,从君说。
    君为我,能周折。
    想台中评议,正劳提挈。
    走马秦川尘土里,离愁一似年时节。
    问白头老母倚门心,何时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