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晚杂书三十首》

窃尝评小陵,使生太宗时。
岂独魏郑公,论谏垂至兹。
天宝得一官,主昏事已危。
脱命走行在,穷老拜拾遗。
卒坐鲠直去,漂落西南陲。
处处苦战斗,言言悲乱离。
其间至痛者,莫若八哀诗。
我无此笔力,怀抱颇似之。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历史上忠诚直谏的诤臣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对乱世中的苦难和悲痛表达了深深的感慨。 首句的“窃尝评小陵,使生太宗时”暗含了对这位诤臣的赞美,表达了如果他生活在太宗时期,他的忠诚直谏可能会对历史产生更大的影响。 “岂独魏郑公,论谏垂至兹”进一步赞扬了这位诤臣的直谏精神,将其与魏郑公相提并论,表明他的忠诚和直言不讳。 “天宝得一官,主昏事已危”则描绘了历史背景,暗示了当时的天宝年间,君主昏庸,国家事态已趋危急。 “脱命走行在,穷老拜拾遗”描绘了这位诤臣在乱世中逃生,虽然年老力衰,但仍然担任拾遗之职,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卒坐鲠直去,漂落西南陲”表达了这位诤臣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谪,漂泊到西南边疆。 “处处苦战斗,言言悲乱离”描绘了乱世中的苦难和悲痛,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诤臣深深的同情和敬仰。 最后的“其间至痛者,莫若八哀诗”和“我无此笔力,怀抱颇似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诤臣的深深敬仰和自愧不如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笔触细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忠诚、直谏精神的敬仰和对乱世中的悲痛的感慨。
创作背景
《秋晚杂书三十首》是宋朝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环境:宋朝时期,虽然文化繁荣,但社会也颇为动荡。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事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感慨。方回在《秋晚杂书三十首》中,也可能借助诗歌来抒发自己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触。 2. 自然环境:诗歌的标题《秋晚杂书》表明这组诗是在秋天创作的。秋天的景象往往给人一种萧瑟、落寞的感觉,这可能影响了诗人的心境和创作风格。 3. 个人经历:方回作为宋朝的文人,可能经历了不少人生的起伏和波折。这些个人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秋晚杂书三十首》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秋晚杂书三十首》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诗词关键字: 笔力 颇似 拾遗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