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
| 这首诗对鲁昌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剖析,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批判。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鲁昌侯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他的财富和权力。这种开门见山的写法为后面的描写和批评打下了基础。 接下来的诗句“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进一步描绘了鲁昌侯的奢华生活。他的后堂挂满了曲旃,女乐极其美丽动人,这些都是他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然后诗人笔锋一转,通过“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揭示了鲁昌侯的骄横和无所顾忌。他晚年宠爱肥牛亭,甚至敢于僭越请求,这种行为无疑暴露了他的独断专行和无视规矩。 接着,诗人通过“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对鲁昌侯的为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他表面上担忧国家,实际上却只顾自己的家族利益,丝毫不效忠国家,这种行为令人不齿。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鲁昌侯的虚伪和贪婪。他口头上讲求理义,实际上内心却充满了利欲,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令人唾弃。 “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鲁昌侯的自私和无能。他把国家拱手让人,只想着保全自己的性命,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背叛。 最后两句“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表达了诗人对鲁昌侯悲惨下场的嘲讽和批判。他的尸体还未冷却,就遭到了赤眉军的劫难,这种报应可谓迅速而直接。诗人寄语那些发掘坟墓的人,他们的报应也会像鲁昌侯一样迅速而直接。 整首诗通过对鲁昌侯的描绘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腐败、虚伪和贪婪的深刻反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公正和真理的执着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