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易吟四十首》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思考性的诗,主要讨论了时间和天文现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午月至子复”,这里的“午月”指的是农历五月,“子”是指夜晚的子时,也就是现在的23时至1时。这句话描述了时间的流转,从午月到子时,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锐观察。
次句“书云七日来”,引用了古代的天文知识,意思是预测七天后将有某种天文现象发生。“书云”二字,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天文知识的尊重和引用。
第三句“六日七分说”,这里的“六日七分”是对天文现象发生时间的更精确的预测,展示了诗人对天文现象的深入理解和精确描述。
最后一句“观天何隘哉”,这里的“观天”指的是观察天文现象,“何隘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观察天文现象的困难和挑战的感叹。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天文现象的敬畏和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天文现象为引子,深入思考了时间、自然和人类认知的问题,表现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意象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创作背景
《大衍易吟四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歌,这些诗歌是基于《周易》中的大衍之数进行创作的。大衍之数是《周易》中的一种数理概念,据说是用来推算天地万物变化之数。方回通过吟咏大衍之数,表达了对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探索。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方回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宋代易学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对易理的阐释,展现了自然界的奥妙和人生的变幻无常。
总的来说,《大衍易吟四十首》的创作背景与方回对《周易》的研究和理解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化思潮的一部分。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