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圃杂书二十首》
胸中书万卷,老去与谁论。 不善谋人国,犹堪灌我园。 草簪门昼掩,鹊下土新翻。 物理閒推测,天机未易言。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者,胸中满腹经纶,却无人可以与他讨论、理解他的思想。他虽然不擅长谋划国家大事,但仍然可以管理自己的园林。草木丛生,门庭冷落,鹊鸟在翻新的土地上跳跃。他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推测天机的奥妙,但天机却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然、超脱世俗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同时,也展现了一个老者在晚年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对自然、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了老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韵味。同时,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胸中书万卷”,“草簪门昼掩”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老者的晚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
创作背景
《治圃杂书二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的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感受到了四季的更迭、植物的生长与凋零,这些自然景象的变化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2. 田园生活的体验:方回在田园生活中亲身体验到了耕种、收割等农事活动的艰辛与喜悦,这些体验为他创作《治圃杂书二十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对生活的感悟: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体验,对人生、命运等主题产生了深刻的感悟。这些感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治圃杂书二十首》具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治圃杂书二十首》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田园生活的体验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