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治圃杂书二十首》

真山焉用假,山假意还真。
巨石起奇士,幽兰延故人。
云生如望岳,地僻不争春。
图画传京洛,应多欲问津。
作品赏析
这首诗《真山焉用假,山假意还真》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首联“真山焉用假,山假意还真”富有哲理,表达了一种对山水的独特理解。这里的“真山”和“假山”并非单纯的地貌描述,而是蕴含着作者对山水本质的理解:真正的山水无需矫饰,它自有其天然之美,而“假山”虽然看似真实,但如果能以恰当的方式去表现其“意”和“真”,也可以成为美的源泉。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尊重和欣赏,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颔联“巨石起奇士,幽兰延故人”则以象征的手法,进一步描绘了山水的魅力。这里,“巨石”和“幽兰”分别象征着刚毅和不屈,“奇士”和“故人”则代表着那些有志之士和旧日友人。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有品格、有追求的人们的高度赞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山水与人文相融合的独特理解。 颈联“云生如望岳,地僻不争春”描绘了山间的云雾景色,给人以清新、幽静之感。“如望岳”形象地表达了云生的气势,而“地僻不争春”则表达了山间的独立、自足之感,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自然的宁静。这一联以景寄情,将山水之美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尾联“图画传京洛,应多欲问津”则表达了作者的期望和愿景。他希望自己的这首诗能够像一幅画一样,传遍京城和洛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山水之美,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对山水的探索和研究之中。这一联既是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呼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尊重和欣赏,以及对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独特理解。同时,它也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呼唤。这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创作背景
《治圃杂书二十首》是宋朝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环境:宋朝时期,虽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社会也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定。诗人通过对园圃的治理,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2. 个人经历:方回本人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学识,他对自然和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这组诗歌可能是他在治理园圃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创作出来的。 3. 自然景观:园圃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诗人通过对园圃的描绘,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综上所述,《治圃杂书二十首》的创作背景涉及到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是诗人通过对园圃的治理,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问津 假意 幽兰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