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龙尾》

浅碛苕花紫,平畦芋梗红。
暝收渔筏雨,凉入酒帘风。
客路三年梦,官身两鬓蓬。
谁知龙尾道,却在鹿头东。
作品赏析
这首诗《浅碛苕花紫,平畦芋梗红》是一首描绘乡村田园风光的诗,通过对浅碛、苕花、平畦、芋梗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谐与美丽。 首联“浅碛苕花紫,平畦芋梗红”中,“浅碛”、“苕花”和“平畦”、“芋梗”这些词汇都带有鲜明的乡村特色,让人立刻联想到田园风光。同时,“紫”和“红”的色彩描绘,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浅碛上的紫色苕花和畦间的红色芋梗。 颔联“暝收渔筏雨,凉入酒帘风”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夜晚景象。其中,“渔筏雨”描绘了乡村夜晚的雨景,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酒帘风”则描绘了乡村夜晚的凉风,让人感到舒适、惬意。这两句诗将乡村夜晚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颈联“客路三年梦,官身两鬓蓬”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年华的感叹。其中,“客路三年梦”表达了诗人离家三年的旅途艰辛,“官身两鬓蓬”则表达了诗人身为官吏的无奈和年华已逝的感慨。这两句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尾联“谁知龙尾道,却在鹿头东”以问答的形式,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龙尾道和鹿头东。这两句诗既交代了地点,也使整首诗的结构更加完整。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宁静、和谐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年华的感叹。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龙尾》是宋朝诗人洪咨夔的诗作。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龙尾山(在今江西省永新县境)的美景有关。诗人通过描绘龙尾山的秀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诗歌中也可能寓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以下是《龙尾》的全文: 龙尾何岧峣,横江而耸翘。 苍然蜿蜒势,若与风云交。 朝霁开霞光,浮空散红霄。 雨余翠色重,混漾苍波摇。 夜静声汹汹,月寒影潇潇。 洪涛掀舞处,恍若蛟龙骄。 舟子不敢渡,渔人犹未招。 我来凭高望,心怀郁陶寥。 慨想古伊人,逍遥隐蓬蒿。 钓泽取鲜鳞,采山收美椒。 居然同物外,何必风尘劳?
诗词关键字: 龙尾 两鬓 谁知
相关诗词
  • 1
    [唐]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
    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龙烟日暖紫曈曈,宣政门当玉殿风。
    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
    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
    殿头传语金阶远,只进词来谢圣人。
    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
    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
    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边立起居。
    每日进来金凤纸,殿头无事不多书
  • 2
    [宋]
    宫柳垂垂碧照空。
    九门深处五云红。
    朱衣只在殿当中。
    细捻丝梢龙尾北,缓携纶旨凤池东。
    阿婆三五笑春风。
  • 3
    [唐]
    瑞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
    远冈连圣祚,平地载神州。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
    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横。
    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鸳瓦霜消湿,虫丝日照明。
    辛勤自不到,遥见似前程。
    处处是欢心,时康岁已深。
    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
    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
    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
    曙质绝埃氛,彤庭列禁军。
    圣颜初对日,龙尾竞缘云。
    佩响交成韵,帘阴暖带纹。
    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薰。
    一物至周天,洪纤尽晏然。
    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奇技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