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晁升道将还盱江先以二诗见意》

济世儒先道不贫,白袍古制搭乌巾。
尘埃陌上无闲地,信是山林好著身。
作品赏析
这首诗《济世儒先道不贫,白袍古制搭乌巾。尘埃陌上无闲地,信是山林好著身》是一首对古代儒生形象的赞美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身着白袍、头戴乌巾的儒生,表达了对这位儒生济世救民、不畏艰辛、心怀山林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首句“济世儒先道不贫”表达了儒生以济世救民为己任,他们所追求的是道义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满足,而非物质上的贫穷。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儒生对社会责任和道义担当的追求。 “白袍古制搭乌巾”描绘了儒生的装束,白袍象征着儒生的身份和地位,而乌巾则体现了儒生的朴素和谦逊。这样的装束既符合古代的礼仪制度,也展现了儒生的风度和气质。 “尘埃陌上无闲地,信是山林好著身”这两句进一步赞美了儒生的辛勤和坚韧。他们在尘世中奔波忙碌,如同陌上的尘埃,毫无怨言地承担着社会责任和使命。然而,他们并不因此而放弃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体现了儒生内心的豁达和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儒生形象的赞美,表达了对那些勇于担当、不畏艰辛、心怀山林的高尚品质的敬意。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儒生一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也要保持内心的豁达和超脱,追求内心的富足和精神满足。
创作背景
**《晁升道将还盱江先以二诗见意》是宋朝诗人王洋创作的一组诗,其创作背景主要涉及诗人与友人晁升道的别离之情**。诗中表达了王洋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同时通过对盱江景色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愿。这组诗也展现了王洋的文学才华,以及对人际情感的细腻描绘。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诗人的个人经历等因素有关,但需要进一步的文献研究才能确定。
诗词关键字: 白袍 济世 山林
相关诗词
  • 1
    [宋]
    只说归期为底忙,春风九奏奉花王。
    芳菲莫管前驱尽,末后殷勤最久长。
  • 2
    [唐]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
    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
    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
    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北山种松柏,南山种蒺藜。
    出入虽同趣,所向各有宜。
    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
    我心若虚空,此道将安施。
    暂过伊阙间,晼晚三伏时。
    高阁入云中,芙蓉满清池。
    要自非我室,还望南山陲。
    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
    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
    荷蓧者谁子,皤皤来息肩。
    不复问乡墟,相见但依然。

  • 3
    [唐]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