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

不见渊明面,渊明心可见。
问休以见之,老菊耐霜霰。
尚欲招祖谢,岂不鄙湛羡。
市朝纷屠剥,禄位甘苟贱。
高举能免此,学陶亦云善。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首句“不见渊明面,渊明心可见”,诗人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向往,虽然未能见到他的面,但他的心境和精神却可以通过他的诗文和行为来理解。 “问休以见之,老菊耐霜霰”,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认为,即使面对艰难的生活和严酷的环境,也要像陶渊明一样,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尚欲招祖谢,岂不鄙湛羡”,诗人表达了对陶渊明之外的其他隐逸者的向往,如谢灵运等人。他认为这些人虽然也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但与陶渊明相比,他们的生活可能更加艰难和困苦。 “市朝纷屠剥,禄位甘苟贱”,诗人用市朝的纷扰和屠剥来比喻现实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他认为,那些为了追求名利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的人,是可悲的。 “高举能免此,学陶亦云善”,诗人认为,只有像陶渊明一样,远离市朝的纷扰和名利的诱惑,才能真正摆脱现实的困扰和痛苦。因此,学习陶渊明也是一种善行。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通过赞美陶渊明和其他隐逸者,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方回的《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基于他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陶渊明诗歌的深深敬仰和喜爱。他借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宁静、远离世俗纷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诗歌的形式,他也展示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方回在创作这组诗时,可能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宋代社会虽然经济繁荣,但政治上却颇为动荡,士人阶层也常常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扰。因此,方回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可能包含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总的来说,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是方回对于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敬仰,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诗词关键字: 禄位 高举 岂不
相关诗词
  • 1
    [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2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3
    [清]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