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徐思远赵大猷寄梅以诗谢之次韵·和大猷》

薄团红帐老生涯,只看新诗胜看花。
遥解知君得诗处,竹篱茅舍两三家。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面。 首句“薄团红帐老生涯,只看新诗胜看花。”以红帐薄团喻指农家生活的恬静舒适,诗人以“老生涯”自嘲,暗示他对此种生活方式的满足与喜爱。而“新诗胜看花”则更进一步,将诗与花相比,显然是对诗人自己所创作的诗歌的极高赞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观察之深。 第二句“遥解知君得诗处,竹篱茅舍两三家。”诗人通过遥远的观察,发现了友人正在竹篱茅舍旁作诗,这种情景平淡而富有诗意,两三家竹篱茅舍的乡村景象与友人得诗的场景相映成趣,更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恬静、诗意和简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欣赏。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也正是诗歌所传达的核心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恬静、诗意和简单,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欣赏,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诗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徐思远赵大猷寄梅以诗谢之次韵·和大猷》是宋朝诗人王洋创作的一组诗。根据诗题,可以推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徐思远和赵大猷寄送梅花有关。在古代,梅花常被用作传递友情、思念和赞美等情感的象征,因此徐思远和赵大猷寄送梅花可能表达了他们对王洋的深厚情谊和尊敬。 王洋在收到梅花后,为了表示感谢和回应,便创作了这首诗。他在诗中可能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芬芳,同时借此表达了对徐思远和赵大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此外,诗中还可能涉及到一些与梅花相关的意象和象征,以进一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徐思远赵大猷寄梅以诗谢之次韵·和大猷》的创作背景与徐思远和赵大猷寄送梅花有关,表达了王洋对他们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诗词关键字: 竹篱 茅舍 新诗
相关诗词
  • 1
    [唐]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 2
    [唐]
    忧来思远望,高处殊非惬。
    夜露湿苍山,秋陂满黄叶。
    人随雁迢递,栈与云重叠。
    骨肉暂分离,形神遂疲苶。
    红旌渭阳骑,几日劳登涉。
    蜀道蔼松筠,巴江盛舟楫。
    小生即何限,简诲偏盈箧。
    旧恨尚填膺,新悲复萦睫。
    因求种瓜利,自喜归耕捷。
    井臼赖依邻,儿童亦胜汲。
    尘容不在照,雪鬓那堪镊。
    唯有餐霞心,知夫与天接。
  • 3
    [唐]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