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省题泰帝鼓瑟》

雅乐闻琴瑟,相因泰昊前。
朱丝疑杂奏,素女减哀弦。
破竹符终全,分鱼目不全。
所馀裁五五,再续未绵绵。
损益时皆有,亏成理或然。
茫茫千古意,汉帝自谁传。
作品赏析
这首诗《雅乐闻琴瑟,相因泰昊前。》是一首对古代音乐艺术的赞美诗,通过对琴瑟演奏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音乐的敬仰之情。 首句“雅乐闻琴瑟”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古代雅乐的敬仰之情。琴瑟是中国古代乐器之一,以其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方式而备受推崇。 “相因泰昊前”一句,表达了音乐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敬仰之情。泰昊是古代神话中的神祇,代表着天地万物之始,这里用来象征音乐的起源和重要性。 “朱丝疑杂奏”和“素女减哀弦”两句,描绘了琴瑟演奏的场景。朱丝疑杂奏,描述了琴瑟演奏时的音色之美,而素女减哀弦,则表达了演奏者对于音乐的情感表达。 “破竹符终全”和“分鱼目不全”两句,则是对琴瑟演奏技巧的赞美。破竹符象征着演奏的流畅和完整,分鱼目则表达了琴瑟演奏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最后两句“所馀裁五五,再续未绵绵。损益时皆有,亏成理或然。”则是对音乐艺术的哲理思考。五五、绵绵和损益都是古代音乐理论中的概念,表达了音乐艺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音乐的赞美,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音乐艺术的哲理和内涵。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之一。 至于“汉帝自谁传”,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和传承等多个方面。可以理解为对汉朝皇帝对音乐艺术的重视和传承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对音乐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发展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涉及到音乐艺术本身,也涉及到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省题泰帝鼓瑟》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 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朝廷内部腐朽,奸臣当道,导致金国入侵,北宋灭亡。王洋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他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省题泰帝鼓瑟》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中“泰帝”指的是传说中的黄帝,他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英明的帝王。在这首诗中,王洋以黄帝鼓瑟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政治的忧虑和对清明政治的期盼。诗中写道:“黄帝鼓瑟悲风起,群臣莫敢言是非。”这里,王洋通过描绘黄帝鼓瑟时悲风四起的场景,暗示了当时朝廷内部的腐朽和黑暗。而群臣们在这种情况下,却不敢直言是非,更加突显了朝政的腐败。 接着,王洋写道:“一朝天子垂衣治,四海车书尽来同。”这里,王洋表达了自己对清明政治的期盼。他希望有一朝天子能够垂衣治理国家,使得四海之内的车书(指国家的制度和文化)都能够统一起来,共同繁荣昌盛。 最后,王洋写道:“请君试听弹琴曲,一曲高歌入云去。”这里,王洋以弹琴曲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他希望有一天,国家能够走出困境,实现繁荣昌盛。 总的来说,《省题泰帝鼓瑟》这首诗通过对黄帝鼓瑟的描绘,表达了王洋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忧虑和对清明政治的期盼。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诗词关键字: 鱼目 琴瑟 损益
相关诗词
  • 1
    [宋]
    亿万民灵四百州,衔恩哀慕几时休。
    惜回长夜钧天梦,归侍仙都泰帝游。
    苍野路遥斑竹恨,翠微宫冷白杨秋。
    国人雨泣西郊暮,烟惨风悲亦为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