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丁执中》

计子产馀身可足,有子有妻难免俗。
平生食案好择馀,今日虚仓不赢粟。
忍饥自是学道功,万事由来同转烛。
天生异宝世须求,说是君衷自怀玉。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哲理和自我修养的。通过对诗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和追求。 首句“计子产馀身可足,有子有妻难免俗”,表达了诗中人物对生活的态度,即不求过分奢华,但求有子有妻,家庭和睦,这是对平凡生活的满足和珍惜。 “平生食案好择馀,今日虚仓不赢粟”,这句诗描绘了诗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即不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而是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虽然现在家中空无一物,但并不感到匮乏,而是以精神上的满足来弥补物质的不足。 “忍饥自是学道功,万事由来同转烛”,这句诗表达了诗中人物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即通过忍饥挨饿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人生如同一把转动的烛火,瞬息万变,需要我们以平常心对待。 “天生异宝世须求,说是君衷自怀玉”,这句诗表达了诗中人物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认知。他认为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天赋和才能,需要不断地发掘和提升,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他也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和赞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和自我修养的深刻思考和领悟。通过对诗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珍惜、自我修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认知。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成长的渴望,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赠丁执中》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王洋自京口(今江苏镇江)如吴门(今苏州),拜访丁执中,丁执中以一诗为赠,王洋和之以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丁执中的敬仰之情。首句“我识君家十世孙”,表明了作者与丁执中家族的渊源。第二句“风流文采旧家声”,赞美了丁执中家族的文化底蕴和才华横溢。第三句“胸次无尘眼有筋”,描绘了丁执中清高脱俗、目光敏锐的形象。最后一句“功名富贵云霄上”,表达了作者对丁执中未来前程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词关键字: 平生 由来 万事
相关诗词
  • 1
    [宋]
    步入罗湖石径斜,阴阴乔木锁烟霞。
    小桥流水君须记,便是丁和处士家。
  • 2
    [宋]
    屡在仙游亭上醉,仙游洞里杳无人。
    他时鸣鹤归沧海,同看蓬莱岛上春。
  • 3
    [现代]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