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

炎炎赫赫忽荒寒,败瓦颓墙百顷宽。
谁识旧朝大丞相,手携红妓倚阑干。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在荒凉破败的景象中孤独倚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昔盛今衰的哀叹。 首句“炎炎赫赫忽荒寒”,描绘出一种急剧变化、忽而荒凉的情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炎炎赫赫,形容过去的显赫繁华,突然间荒凉破败,令人感到一种世事无常、盛极而衰的悲凉。 “败瓦颓墙百顷宽”,进一步描绘了破败景象的规模,败瓦颓墙,百顷荒凉,给人以凄凉之感。 “谁识旧朝大丞相,手携红妓倚阑干”,这两句是诗的主体,通过具体描绘主角出现——那位昔日的丞相,手携红妓、独倚阑干、冷眼观世的形象,揭示出主角内心的情感和感慨。这里既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今昔的感慨,更有一种世事无常、繁华落尽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荒凉破败景象的描绘和对昔盛今衰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叹。同时,通过对主角形象的描绘,也揭示了主角内心的情感和感慨,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记正月二十五日西湖之游十五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方回(1227~1305) ,元朝著名诗人、诗论家。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当时方回任严州知州。正月二十五日,他与僚属于西湖之上饮酒赋诗。这组诗共十五首,每首分咏一景或一事,如第一首写断桥残雪,第二首写葛岭人家,第三首写孤山放鹤亭,第四首写宝石山下看塔灯,第五首写北高峰顶望湖上诸峰等等。这些诗歌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
诗词关键字: 阑干 丞相
相关诗词
  • 1
    [宋]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
  • 2
    [宋]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3
    [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