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
不谓予坦率,即谓予缪悠。 冷官尚难为,热官何可求。 寂寂雀罗门,无复车前驺。 但恐严光足,终胜张禹头。 客来且一觞,十觞未遽休。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诗人的自我感受为主,通过描绘在冷官生活的寂寥和不如意,表达了诗人对热官权贵的轻蔑,以及对淡泊名利生活的向往。
首联“不谓予坦率,即谓予缪悠”,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在冷官的生活并不如意,或许有人认为他过于直率,甚至荒谬无稽。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即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奈。
颔联“冷官尚难为,热官何可求”,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热官的渴望和冷官的无奈。诗人以“热官”和“冷官”对比,凸显出热官的诱惑和冷官的苦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权力的渴望和对现状的不满。
颈联“寂寂雀罗门,无复车前驺”,描绘了冷官生活的寂寥和孤独。诗人以“雀罗门”和“无复车前驺”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冷官生活的孤独和落寞。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冷官生活的深刻体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权力的淡漠和对生活的无奈。
尾联“但恐严光足,终胜张禹头”,诗人以隐逸的代表严光为比,表达了对淡泊名利的向往。这一联透露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漠和对生活的超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全诗以诗人自我感受为主,通过描绘冷官生活的苦闷和孤独,表达了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淡泊名利的向往。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的《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出一些可能的情况。首先,方回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其次,这首诗的题材是“采菊”,这是一种常见的田园生活场景,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主题之一。最后,诗中的“东篱”和“南山”都是常见的自然景观,也与田园生活有关。
赏析:
这首诗以“采菊”为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来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中的第一句“采菊东篱下”,描述了一个人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的场景。第二句“悠然见南山”,则表达了作者在采摘菊花时心情悠闲、自在的状态。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清新自然,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采菊东篱下”中的“东篱”比喻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详;“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则被拟人化,成为了一个亲切友好的存在。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语言形式,也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新自然的意境和生动形象的描写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展现了方回作为一位优秀诗人的才华和造诣。
相关诗词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