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十首》
细字昏难读,孤灯冷独挑。 黄虀余口味,白豆验心苗。 玉枕方春梦,金门正早期。 先生唯默坐,窗外雨萧萧。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细字昏难读,孤灯冷独挑》是一首描绘生活细节和感受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深夜读书、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的内心感受。
首联“细字昏难读,孤灯冷独挑”,诗人描述了在昏暗的灯光下,独自挑起孤灯,艰难地阅读着文字细小的书籍。这里的“细字”可能指的是字体小,暗指深夜读书的困难和孤独。而“孤灯”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
颔联“黄虀余口味,白豆验心苗”,诗人描述了食物和内心的状态。这里的“黄虀”和“白豆”可能象征着诗人的饮食生活,而“验心苗”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物质匮乏的生活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颈联“玉枕方春梦,金门正早期”,诗人描述了睡眠的状态和理想。这里的“玉枕”可能象征着睡眠的舒适和美好,“方春梦”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而“金门”则可能象征着政治上的进取和追求,“正早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追求。
尾联“先生唯默坐,窗外雨萧萧”,诗人以“先生唯默坐”表达了自己沉浸在思考中的状态,窗外雨声萧萧则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思考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积极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
创作背景
《不寐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组诗作,共十首。这些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无法入睡时所经历的种种情感和思考。以下是对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和赏析:
创作背景:
方回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安和忧虑,而方回作为一位文人,也深受其影响。《不寐十首》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赏析:
1. 情感真挚:方回的《不寐十首》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不满、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情感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
2. 意象生动:方回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来表现他的情感。如“夜深人静独思量”、“梦里不知身是客”等,这些意象既具有象征意义,又富有诗意,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3. 结构紧凑:《不寐十首》每首诗的结构都十分紧凑,没有多余的描写和堆砌。这使得诗歌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4. 语言优美:方回的诗歌语言优美,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有现代诗歌的简洁。如“夜深人静独思量,梦魂飞渡关山难”,这样的诗句既具有古典诗词的美感,又不失现代诗歌的简练。
5. 主题深刻:《不寐十首》的主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通过描绘作者在夜晚无法入睡时所经历的种种情感和思考,诗歌揭示了人们在动荡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总之,《不寐十首》是一首具有深刻主题、优美语言和生动意象的优秀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方回作为一位文人的才华,还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