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黄介夫忆竹》

君家有美竹,绕庐千百个。
种时意虑深,别后年华过。
颜色日益新,根本久已播。
石间鸣溜去,烟外哀禽和。
子特何依因,兹焉辜啸卧。
慈亲齿发暮,学宦非敢惰。
风云乖会遇,羽翼顿摧挫。
遗经极精究,收功若计课。
怀策游钜公,鲠语几喙唾。
忍腹大穷归。
离魂费招些。
予尝欲论荐,身微蚁在磨。
藉令或指擿,声名屡自堕。
吾师天下贤,黠羌久未破,屈礼致豪英,隽材多将佐。
古来死恩士,乃是翳桑饿。
况子挟所能,何门不惊坐。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竹子的赞美诗,通过对竹子生长过程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联“君家有美竹,绕庐千百个”,以竹子为题,直接点明主题。作者通过描绘竹子环绕房屋的景象,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颔联“种时意虑深,别后年华过”,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生长过程的感慨。竹子在种植时需要深思熟虑,而一旦种下,它便会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成长。这一联表达了人生中的选择和努力的重要性,以及时间的流逝对人生的影响。 颈联“颜色日益新,根本久已播”,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生长过程。竹子的颜色日渐鲜亮,根基也日益稳固,表达了竹子坚韧不拔、不断进取的精神。 尾联“予尝欲论荐,身微蚁在磨”,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作者认为自己微小如蚁,需要不断地磨砺和锻炼才能有所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对时间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师长的敬仰和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创作背景
《和黄介夫忆竹》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蔡襄与友人黄介夫分别之后,黄介夫寄来一首怀念竹子的诗作,蔡襄为了回应友人的思念之情,便创作了这首和诗。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竹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例如,“绿水青天共一色”一句,将竹子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质;“清风明月照孤舟”一句,则表现了竹子在孤独中的坚韧不拔。 此外,这首诗还通过对比竹子与其他植物的特点,突显了竹子的独特之处。如“独有岁寒心不改”,表现了竹子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翠绿的品质;“千磨万击还坚劲”,则强调了竹子在风雨中依然屹立不倒的精神。 总的来说,《和黄介夫忆竹》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的感慨以及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蔡襄作为一位文学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关键字: 声名 羽翼 乃是
相关诗词
  • 1
    [明]
    锦瑟惊弦破梦频,无因重见玉楼人。
    鸟啼云窦仙岩静,梦入天台石路新。
    芍药比容花比貌,暖烟如粉草如茵。
    人间只道三山远,犹隔千山与万津。
  • 2
    [宋]
    当年不作南行客,他日应无北狩人。
    官似虱微言许大,肉如蚁饱道方伸。
  • 3
    [宋]
    拥节西来未一年,凄凉道路泣东辕。
    蜀都富乐真当惜,民事艰难谁复论。
    白马何人趋远日,青刍盈束更无言。
    异时归去逢遗老,空听咨嗟述旧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