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
今日都无病,持杯得自如。 空行万里路,枉读一生书。 可奈多魔障,真当弃腐余。 休官十六载,此计未全疏。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今日都无病,持杯得自如》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诗篇。它以一种淡然自若的态度,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困惑。
首联“今日都无病,持杯得自如”,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他已经从过去的困扰和疾病中恢复过来,现在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举杯畅饮。这句诗透露出一种看淡人生的态度,尽管生活中仍有困难和挑战,但诗人已经学会了以一种更为从容和淡然的方式去面对。
颔联“空行万里路,枉读一生书”,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经历和阅读中得到的感悟。他告诉我们,即使走过了万水千山,经历了世间的种种,也读过无数的书籍,但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此。这句诗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走过了多少路,读了多少书,而在于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颈联“可奈多魔障,真当弃腐余”,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他发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阻碍和困扰,这些障碍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奈。然而,诗人认为这些障碍正是我们需要抛弃那些陈旧、过时的观念和习惯的时候。这句诗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尾联“休官十六载,此计未全疏”,诗人表达了自己已经辞官十六年,但仍未完全摆脱对官场的留恋。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承认过去的错误和遗憾,但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思。它告诉我们,人生并非一场简单的旅行,而是一场充满挑战和困难的旅程。我们需要学会以一种更为从容和淡然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同时,我们也需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抛弃那些陈旧、过时的观念和习惯,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这表明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
创作背景
《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组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组诗以“今日都无病”为题,共十首,每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期间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喜悦之情。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政治动荡,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更加珍视健康和平安。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象征着长寿和安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登高赏景、饮菊花酒、佩戴茱萸等,以祈求健康和平安。方回的这组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赏析:
1. 诗歌形式:这组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快,便于传颂。每首诗只有四句,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2. 主题思想:整组诗以“今日都无病”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在重阳节期间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喜悦之情。这种喜悦并非仅仅因为身体无恙,更是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者能够与家人朋友共度佳节,享受生活的美好。
3. 艺术手法:方回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来描绘他的心情。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等,既形象地展示了重阳节的氛围,又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他还运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和谐优美。
4. 情感真挚:在这组诗中,方回的情感表现得非常真挚。他不仅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关心家人和朋友的生活。这种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组诗中,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感染力。
总之,《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是一首充满喜悦和关爱的诗歌,展现了作者在重阳节期间的美好生活和对健康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优美的形式、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