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实再以前韵宠惠佳谨再次元韵》
名利世所重,焦烂以为期。 出处不自由,语默多因时。 陈侯有馀佞,又以传其儿。 苏秦掉颊舌,代厉俱诡随。 此风几百年,尚作柔佞姿。 武子炫富豪,击碎珊瑚支。 褒姒出巧谮,归放加伯奇。 茫茫天宇间,穷达不可推。 不须谋快乐,亦角生愁悲。 但看忧乐人,往往心神衰。 长年饱吃饭,此事前贤诗。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诗人的独特视角,对世俗的追求、人生的起伏、权力的滥用以及快乐与忧愁的复杂情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首段至“此风几百年”,诗人以名利世人的态度为切入点,指出他们以焦烂为期,追求名利时往往身不由己,语默多因时势而变。诗人借用了历史人物如陈侯、苏秦、武子等为例,揭示了这些人因名利而变得柔佞、诡随的丑态。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富豪炫耀财富、美人出巧谮等社会现象,如褒姒的冷酷、伯奇的被放逐等,进一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最后诗人以“茫茫天宇间,穷达不可推”结尾,表达了对人生穷达无常、难以预测的感慨。同时,他提倡人们不必为快乐而忧虑,只需关注那些忧国忧民的人,他们往往因为心神衰弱而遭受痛苦。最后,诗人强调了长年吃饱饭的重要性,以此作为前贤的智慧和诗歌的主旨。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诗人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种种现象,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读来令人深思,对于理解人生、社会和人性都有很大的启示。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题为《秀实再以前韵宠惠佳谨再次元韵》。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王洋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当时,宋朝正面临着来自辽朝和西夏的威胁,同时内部也存在着官僚腐败、民生困苦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时局的看法。
回到这首诗本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1.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赞美和感慨。诗中,王洋以“秀实”来形容友人的品质,表示他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才华。同时,王洋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2. 结构:这首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前两句描绘了友人的形象,中间四句则通过对友人品质的赞美,进一步展现了作者的情感。最后两句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
3. 修辞手法:在这首诗中,王洋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他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友人的品质比作“秀实”,使得形象更加生动。此外,他还运用了排比、对仗等手法,使诗句更加和谐优美。
4. 意境: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脱俗,给人以愉悦的感受。诗中描绘的友人形象以及作者对他的赞美,都表现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这种意境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总之,《秀实再以前韵宠惠佳谨再次元韵》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七言律诗。它既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
相关诗词
-
回环叠嶂倚长空,丹凤曾栖晻霭中。
殿阁至今无燕雀,溪山随处有梧桐。
竹荣秀实笼晴景,瀑泻寒泉潄应风。
伫看来仪新乐府,吾皇勋德与虞同。
-
太息南冠久陆沉,百年风节见于今。
王嘉不就公孙诏,朱泚宁移秀实心。
辽海有灵归夜月,荒原无树着秋吟。
不知江汉新降鬼,曾忆天朝雨露深。
-
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
风轮晓入春笋节,露珠夜上秋禾根。
(或为予言:草木之长常在昧明间,早作而伺之,乃见其枝起数寸,竹笋尤甚。
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黄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腾上,若有推之者,或入于茎心,或垂于叶端,稻乃秀实,验之信然。
此二事与子由养生之说契,故以此为寄。
)従来白发有公道,始信丹经非妄言。
此身法报本无二,他年妙绝兼形魂。
(《传灯录》有形神俱妙者,乃不复有解化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