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迈留少城和初入西龙道院诗来用韵答之》
雪锦楼高眼易寒,春风朵朵似长安。 终年避事宁为客,到处寻诗胜觅官。 金凿落边檛蹀躞,玉参差裹舞蹒跚。 华灯变尽归来晚,回首西涪可忍看。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作者在异乡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雪锦楼高眼易寒,春风朵朵似长安”,诗人以高耸的雪锦楼为背景,表达了身处他乡的孤独和寒意。春风中盛开的花朵,让诗人想起故乡长安,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思乡之情。
“终年避事宁为客,到处寻诗胜觅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常年避事的态度,宁愿做一个旅居他乡的客人,这是因为诗人热爱诗歌,追求诗意的生活,而非仅仅追求官职。
“金凿落边檛蹀躞,玉参差裹舞蹒跚”,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他乡的生活场景,金凿落和玉参差是两种精致的器具,檛和蹀躞是古代器物的名称,舞则描绘了诗人舞动的状态。这些细节描绘出诗人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最后两句“华灯变尽归来晚,回首西涪可忍看”,描绘了诗人夜归的场景,灯火阑珊,回首故乡,忍看即不忍再看之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读来令人感动。
|
创作背景
《廷迈留少城和初入西龙道院诗来用韵答之》是宋代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洪咨夔离开成都时,他的朋友廷迈为他送行,并写了一首《初入西龙道院诗》。洪咨夔为了回应朋友的诗篇,也写下了这首《廷迈留少城和初入西龙道院诗来用韵答之》。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洪咨夔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在诗中,洪咨夔描述了自己即将离开成都的情景,感叹时光荏苒,人生苦短。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希望能够在新的旅程中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洪咨夔作为一位宋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关诗词
-
远游跻剑阁,长想属天台。
万里隔三载,此邦余重来。
音容旷不睹,梦寐殊悠哉。
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喜传上都封,因促傍吏开。
向悟海盐客,已而梁木摧。
变衣寝门外,挥涕少城隈。
却记分明得,犹持委曲猜。
师儒昔训奖,仲季时童孩。
服义题书箧,邀欢泛酒杯。
暂令风雨散,仍迫岁时回。
其道惟正直,其人信美偲。
白头还作尉,黄绶固非才。
可叹悬蛇疾,先贻问鵩灾。
故乡闭穷壤,宿草生寒荄。
零落九原去,蹉跎四序催。
曩期冬赠橘,今哭夏成梅。
执礼谁为赗,居常不徇财。
北登嵔
-
继祖岁在丙午少城试闱,与宪车张大著、涪陵卢史君诸公酬唱,不谓误蒙安抚侍郎赏许。
兹承宠赐汉中所和七诗,敛袵庄诵,舂容大篇,寂寥短章,皆一代之杰作,骊珠宝璐,知所守宝矣。
唐人有言尝于诗集中曾相见,继祖晚出无闻,何以辱大君子见知于未尝参觌之初,是以益自奋励,不敢怠弃以负鉴裁。
抑闻韩子苍谓作诗文必得印可,乃自不疑,是以前辈汲汲求知也。
因尽用前韵赓赋。
-
我来盛山郡,从公岁及朞。
公之字鳏寡,乳保于婴儿。
公去再改岁,所去尤见思。
至今盛山民,敬奉卢公祠。
借留既不遂,涪江移州麾。
两地虽少异,所爱则均施。
去秋少城役,与公同试闱。
把臂道畴昔,耿耿青灯期。
对床风雨夜,夜语惊闻鸡。
日有文字乐,唱酬多新诗。
讫事遍游览,扁舟更同归。
涪陵五日留,民物何熙熙。
道中行歌者,拍手童稚嬉。
终岁闾里间,不闻吏卒追。
皆曰贤太守,父母其忍欺。
政成多休暇,百废举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