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航船歌十首》
南姚村打北姚村,鬼哭谁怜枉死魂。 争似梢工留口吃,秀州城外鸭馄饨。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南姚村打北姚村,鬼哭谁怜枉死魂。争似梢工留口吃,秀州城外鸭馄饨》以独特的视角和直白的语言,描绘了南姚村和北姚村之间的争斗,以及一个“梢工”(船夫)在争斗中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对秀州城外的鸭馄饨进行了有趣的描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主题:描绘乡村争斗与底层生存状态
这首诗的主题聚焦在南姚村和北姚村之间的争斗,以及一个“梢工”在其中的生存状态。通过这个主题,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和平、公正的渴望。
2. 语言风格:直白、口语化
诗人运用了直白的语言,使得这首诗更具有生活气息和亲切感。诗句中的“鬼哭”、“枉死魂”、“梢工”、“鸭馄饨”等词语,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语表达,使得这首诗更具有民间色彩。
3. 形象描绘:鸭馄饨的幽默描绘
诗人在描绘“梢工”在秀州城外吃鸭馄饨时,不仅表现了对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还通过幽默的描绘,展示了生活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这种描绘方式,使得这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4. 对比手法:南姚村与北姚村的对比
诗人通过南姚村和北姚村的争斗,展现了两个村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通过“梢工”的生存状态,展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无奈和艰辛。这种对比手法,使得主题更加鲜明,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5. 情感表达:对公正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表达了对公正和平的渴望。通过描绘南姚村和北姚村的争斗,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姚村和北姚村之间的争斗,以及“梢工”在其中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公正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中也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民间色彩,使得这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
创作背景
《听航船歌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诗歌,共有十首。这些诗歌描绘了作者在江边听航船歌声时的感受和联想,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方回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南宋虽然国土狭小,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当时的江南地区更是富饶美丽,被誉为“人间天堂”。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回创作了这组诗歌,以表达他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1. 语言优美:《听航船歌十首》的语言优美,诗句流畅,具有很强的音韵美。如“烟波浩渺连天远,渔舟唱晚独徘徊”等句,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2. 情感真挚:方回在诗中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真挚而细腻。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等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3. 意境深远:方回的诗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和航船歌声,引发了读者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4. 艺术手法独特:方回在诗歌中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拟人化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渔舟唱晚独徘徊”一句,将渔舟拟人化,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总之,《听航船歌十首》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它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描绘航船歌声和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展示了南宋时期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