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龟山夜泊书事》

十月淮水平,莹净铺寒簟。
浴日弄净光,涵山碎青点。
开帆直千里,快去曾非渐。
盲风半作势,怒浪立呈险。
枯林助呼嘷,巨蜃工腾闪。
偎崖少休息,击缆犹欹飐。
忠信古云伏,奸邪神所贬。
扣心良自安,潜祈亦羞谄。
夜分群籁息,天明恶云斂。
霜威寒更清,霁色鲜可染。
怀安固俗喜,乘危岂予歉。
赐告虽庆幸,被恩实惭忝。
慈亲慰衰发,娇儿别啼脸。
人情足爱恋,将思辄闭掩。
世事忽忧来,惊起类痴魇。
金絮北饵胡,弓刀西压陕。

作品赏析
这首诗《十月淮水平》是一首描绘淮河十月美景的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淮河的平静、清澈,以及在风浪中的壮丽景象。 首联“十月淮水平,莹净铺寒簟”,诗人以平缓的语气开始描绘淮河的平静,如同铺在面前的寒簟一样。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淮河比作寒簟,既表现了淮河的平静,又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淮河在不同角度下的美丽景象。从“浴日弄净光”可以看出淮河在阳光下的清澈;而“涵山碎青点”则描绘了淮河倒映着山峦的美丽景象。 “开帆直千里,快去曾非渐”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淮河之行充满期待和乐观的心情。然而,“盲风半作势,怒浪立呈险”两句,又描绘出一种紧张的气氛,预示着旅途中的风险。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忠诚信仰和正直的坚持,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儿子的关爱。他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为应该安心于自己的职责,而不是贪求更多。 整首诗情感丰富,描绘了淮河的美丽和旅途的风险,同时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职责的反思。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龟山夜泊书事》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龟山夜泊时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擅长书法、绘画、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龟山夜泊书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蔡襄游历江南地区时所作。当时,蔡襄可能正在游览龟山(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并在夜晚停泊在附近的江面上。 赏析: 1. 描绘景色: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龟山夜景的美丽。诗人以“月落乌啼霜满天”开篇,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接着,诗人描述了江水、船只、渔火等元素,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 2. 表达情感:在描绘美景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提到“世事一场大梦”,意味着世间的名利、荣辱都是虚幻的,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这种超脱的人生态度与当时的禅宗思想相契合,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看破和超然。 3.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月落乌啼”、“霜满天”等,使得诗歌具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江水流春去欲尽”与“江头渔火对愁眠”之间的对比,既突显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总之,《龟山夜泊书事》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蔡襄作为一位文化名人的艺术才华和人生境界。
诗词关键字: 霁色 娇儿 作势
相关诗词
  • 1
    [宋]
    龟山山下感麟翁,麟翁知己几时逢。
    自从颜孟希踪后,几人今日更希踪。
  • 2
    [宋]
    白日青天一旦明。
    旧时勋业此时情。
    延英再许裴公对,商鼎须调傅说羹。
    千万载,辅宗祊。
    擎天八柱愈峥嵘。
    将军犁却龙庭后,岁傍龟山奏太平。
  • 3
    [宋]
    人物渺然,蕙兰椒艾,孰臭孰香。
    昔尹公和靖,与龟山老,虽同名节,却异行藏。
    尹在当年,深居养道,亲见兵戈兴洛阳。
    杨虽出,又何畀於蔡,何救於章。
    公今为尹为杨。
    这一著须平心较量。
    正南洲潢弄,西淮鼎沸,廷绅噤舌,举国如狂。
    招鹤亭前,居然高卧,许大乾坤谁主张。
    公须起,要擎天一柱,支架明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