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孙推官入病新起见过钱塘之什二首》
病来安健赋诗夸,甲子新移一岁加,吾道所存唯浩气,世缘何著但空花。 烟云已过同归雁,杨柳初藏并宿鸦。 便擬寻山逐幽趣,春泥随马不须遮。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病来安健赋诗夸,甲子新移一岁加》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病来安健赋诗夸,甲子新移一岁加”,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生病期间依然健康安宁,能够赋诗夸耀,这是对自身身体状况的肯定,也表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甲子新移一岁加”一句,也寓含着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意味,让人思考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宝贵。
颔联“吾道所存唯浩气,世缘何著但空花”,诗人表达了自己坚守的道义和浩然之气,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追求。而“世缘何著但空花”一句,则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认为这些只是过眼云烟,无足轻重。
颈联“烟云已过同归雁,杨柳初藏并宿鸦”,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喻,描述了过去的时光如同归雁一般逝去,新生的杨柳枝头已经有了宿鸦栖息。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也寓含着时光流转、生命不息的哲理。
尾联“便擬寻山逐幽趣,春泥随马不须遮”,诗人表示要追寻山间的幽静乐趣,不受世俗的束缚和限制。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义、自然、自由的思考和追求,充满了人生智慧和哲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人生观,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蔡襄所作的《和答孙推官入病新起见过钱塘之什二首》之一。
创作背景:
蔡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曾任宰相等重要职务。这首诗是他在晚年时期所作,当时他已经退休在家,身体也不太好。孙推官是他的朋友,也是一位官员,曾经因生病而辞职。在孙推官康复后,两人重逢并相互赠诗,表达了彼此的友谊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钱塘”为题,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孙推官相见时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中通过对钱塘江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诗人用“绿波荡漾”、“白鸥翔舞”等生动的词语,将江水的清澈和鸟儿的自由飞翔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也为后面的人物描写打下了基础。
其次,诗中通过对孙推官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孙推官是一位有才华的官员,但因为生病而辞职。在诗中,蔡襄用“病骨支离”、“瘦影斜阳”等词语来形容孙推官的身体状况,表现出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同情。同时,诗人还用“相逢一笑”、“杯酒言欢”等词语来表达自己与孙推官之间的深厚友谊。这种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互助。
最后,诗中通过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蔡襄在诗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关注。他认为人生短暂,但只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就能留下自己的足迹,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生活态度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生命和历史的珍视和热爱。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诗词
-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