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
闻道春深多物华,遥怜春日思无涯。 烟涵树色相依好,山拥溪流一带斜。 休问主人先看竹,只随渔臾便逢花。 凭谁画得当时境,持去江南细与夸。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闻道春深多物华,遥怜春日思无涯》是一首优美的春日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思念和怀念。
首句“闻道春深多物华”,诗人以一种淡淡的忧郁,表达了对春天的到来感到欣喜,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即对春天逝去的惋惜。这句诗以“春深”为背景,描绘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美丽和活力。
“遥怜春日思无涯”这句诗,诗人以一种深深的思念和怀念,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这句诗中的“遥怜”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春天的思念,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奈和惋惜。
接下来的两句诗“烟涵树色相依好,山拥溪流一带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这两句诗中,“烟涵树色”描绘了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山拥溪流”则描绘了山峦和溪流相互依偎的美丽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诗“休问主人先看竹,只随渔臾便逢花”,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享受。诗人认为,不必问主人先看什么,只要跟随渔夫就能遇到美丽的花朵。这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享受,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
最后两句“凭谁画得当时境,持去江南细与夸”,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他希望有人能够画出当时的景象,带到江南与朋友们一起欣赏和夸赞。这句诗以一种深深的怀念和留恋,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深深思念和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思念和怀念。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哀愁,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深深的热爱和享受,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春日诗,它以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哀愁,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题为《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福昌院周围盛开的花卉,以及作者对这美景的感受。
创作背景: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公元1012-1067年),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优美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这首诗就是他在游览福昌院时所作。
赏析:
1. 诗题:《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春天里福昌院周围的花卉盛开的景象。同时,“一川”一词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能是在河边或山谷等地。
2. 开篇:“绿野仙踪踏青来”,这句诗以“绿野仙踪”为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诗人踏青而来,意味着他正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3. 中间部分:“千树万花争艳态”,这句诗通过对比千树万花的繁茂与争艳,表现了春天花卉的繁荣景象。这里的“争艳态”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美景的喜爱之情。
4. “谁道人间无此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结尾:“欲将画图传千古”,这句诗表明诗人希望把这美景永远留在心中,并通过绘画的方式传承给后人。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传承的愿望。
总的来说,《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这首诗以春天里的花卉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也传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诗词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沈沈。
闲管兴亡则甚。
-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