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即事》
春风虽轻飏,摧折犹有补。 适当浓华时,明知不须雨,浴蚕待桑钱,特禾候阳土。 妇子三时勤,亦欲少歌舞。 百草仰膏腴,少俟亦无苦。 如何屯寒云,专翳扶桑吐。 事多不由人,十可八九数。 不若姑置之,吾非拾翠侣。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标题是《春风虽轻飏,摧折犹有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和表达对生活态度的诗。这首诗的用词精炼,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联“春风虽轻飏,摧折犹有补”,春风虽然轻轻吹拂,但它的力量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挫折的乐观理解。这一句也暗示了即使生活中有挫折和困难,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颔联“适当浓华时,明知不须雨”,在适当的时机,明知道不需要过多的忧虑和担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明智态度。这一句也暗示了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把握时机,积极面对生活。
颈联“浴蚕待桑钱,特禾候阳土”,描述了农耕生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尾联“妇子三时勤,亦欲少歌舞”,诗人通过描述家庭妇女和孩子们勤劳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敬意和同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希望人们能够享受生活,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最后两句“百草仰膏腴,少俟亦无苦”,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相信在辛勤努力之后,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急躁和焦虑,要耐心等待,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把握时机,积极面对生活,相信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同时,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享受生活,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
创作背景
《春阴即事》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阴雨连绵的景象,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忧郁。
创作背景:
王洋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然而,尽管国家整体上安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存在,许多文人墨客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王洋的《春阴即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赏析:
1. 诗题“春阴即事”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春天阴雨的景象。这里的“春阴”暗示了春天的气候多雨,而“即事”则表示诗人以眼前的景物为题材进行创作。
2. 首句“绿野草深烟雨里”,通过描绘绿野、草深、烟雨等景象,展现了春天阴雨连绵的氛围。这里的“烟雨”形象地表现了雨水蒙蒙的景象,给人以朦胧、迷离的感觉。
3. 第二句“行人何处觅芳踪”,诗人以行人的视角发问,表达了在这样阴雨连绵的环境中,人们难以寻找到美好的事物和景色。这里的“芳踪”暗示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如花朵、绿叶等。
4. 第三句“空使愁肠断”,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忧郁。这里的“愁肠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5. 最后一句“江南春尽水犹红”,诗人以江南春尽的景象作为结尾,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而雨水仍然不断。这里的“水犹红”形象地表现了雨水中的红色成分,如花瓣、泥土等,给人以凄美的感觉。
总的来说,《春阴即事》通过对春天阴雨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相关诗词
-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