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亭城西隅,开槛俯临北。 青山正相同,万状呈峭格。 落日涵紫翠,深春变颜色。 云石抱幽致,猿鸟自娱适。 上穷林端寺,下见海内国。 贤侯乘閒来,四座揖佳客。 歌吹有怀酌,笔研角文墨。 雄谈连今古,大笑一欢戚。 嗟物亦时遇,旷久兹乃得。 从知闽州图,复记新名迹。 |
|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虚亭及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首联“虚亭城西隅,开槛俯临北。青山正相同,万状呈峭格。”诗人通过对虚亭的描绘,展现出其位置的独特和环境的清幽。虚亭位于城西角落,槛槛而开,俯视着北面的景色。青山如画,万象峥嵘,呈现出一种峻峭的风格。这一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虚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颔联“落日涵紫翠,深春变颜色。”落日映照在青山紫翠之间,春天的色彩变得更加丰富。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颈联“云石抱幽致,猿鸟自娱适。”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虚亭的幽静之处,猿鸟在其中自得其乐,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一联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生命,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虚亭的幽静和美丽。 接下来的几联中,“上穷林端寺,下见海内国。”诗人通过描绘虚亭的高度,表现出其视野的开阔和景色的丰富。“贤侯乘閒来,四座揖佳客。”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描绘,表现出友情的真挚和欢乐。“歌吹有怀酌,笔研角文墨。”诗人通过对宴饮和文学的描绘,表现出生活的丰富和文化的内涵。“雄谈连今古,大笑一欢戚。”诗人通过对交谈和欢笑的描绘,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最后,“嗟物亦时遇,旷久兹乃得。”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表现出对时运的感叹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从知闽州图,复记新名迹。”诗人通过对新名的记录,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虚亭及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