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石室朱修行两绝》
落叶堆中折脚铛,白云煮尽又还生。 洞门黄鹤婆娑舞,留得松风待月明。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落叶堆中折脚铛,白云煮尽又还生。洞门黄鹤婆娑舞,留得松风待月明》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
首先,诗中描述了落叶堆积在地面,仿佛被踩在脚下,而白云在天空中飘浮,仿佛被煮尽后又再次生长。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仿佛诗人正在远离尘世喧嚣,沉浸在自然之中。
接着,诗人又描绘了洞门前的黄鹤在婆娑起舞,这似乎是在表达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松风和明月则象征着宁静和纯洁,它们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给人一种期待和希望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落叶、白云、黄鹤、松风和明月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具有深刻的哲理,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自然元素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歌,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值得一读再读,品味其中的韵味和哲理。
|
创作背景
《赠石室朱修行两绝》是宋代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洪咨夔在游览石室山时,遇到了一位名叫朱修行的道士,两人交谈甚欢,洪咨夔便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朱修行的敬意和赞美。
这首诗的第一句“丹崖翠壁几千尺”,描绘了石室山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第二句“仙家自有长生术”,则表达了作者对道家修炼成仙的向往和追求。第三句“一壶浊酒喜相逢”,则表现了作者与朱修行相遇的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不羡鸳鸯不羡仙”,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满足和豁达心态。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又表达了对道家修炼成仙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关诗词
-
蒙茸众山里,往来行迹稀。
寻岭达仙屋,道士披云归。
似著周时冠,状披汉时衣。
安知世代积,服古人不衰。
得我宿昔情,知我道无为。
-
明代资多士,儒林得异才。
书从金殿出,人向玉墀来。
词学张平子,风仪褚彦回。
崇仪希上德,近侍接元台。
曩契心期早,今游宴赏陪。
屡迁君擢桂,分尉我从梅。
忽遇乘轺客,云倾构厦材。
泣为洹水化,叹作泰山颓。
冀善初将慰,寻言半始猜。
位联情易感,交密痛难裁。
远日寒旌暗,长风古挽哀。
寰中无旧业,行处有新苔。
反哭魂犹寄,终丧子尚孩。
葬田门吏给,坟木路人栽。
遽泄悲成往,俄传宠令回。
玄经贻石室,朱绂耀泉台。
地古春长闭,天明夜不开。
登山一临哭,挥泪满蒿莱。
-
早晚悟无生,头陀不到城。
云山知夏腊,猿鸟见修行。
地僻无溪路,人寻逐水声。
年年深谷里,谁识远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