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九日还可庵谒墓遂入都》
未放梅梢一个春,枇杷花已玉嶙峋。 霜靴带取苔痕去,应被孤猿野鹤嗔。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未放梅梢一个春,枇杷花已玉嶙峋。 霜靴带取苔痕去,应被孤猿野鹤嗔。》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远的意境吸引着读者。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描绘春天的景象,特别是梅花和枇杷花。诗中“未放梅梢一个春,枇杷花已玉嶙峋。”描绘了梅花尚未盛开,而枇杷花已经洁白如玉的景象。这里的“未放梅梢”和“已玉嶙峋”形成对比,给人一种静谧、清新的感觉。
“霜靴带取苔痕去,应被孤猿野鹤嗔。”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特别是对梅花的描绘。霜靴代表了梅花傲立风雪的形象,苔痕则暗示了梅花的坚韧和顽强。而“应被孤猿野鹤嗔”则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这梅花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描绘梅花和枇杷花的形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坚韧、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通过对梅花和枇杷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坚韧、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也使其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
|
创作背景
《仲冬九日还可庵谒墓遂入都》是宋代诗人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的一个冬天,洪咨夔前往故乡福建晋江县,拜访自己的祖先墓地,并在墓前祭拜。之后,他继续前往京城临安(今杭州),参加科举考试。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洪咨夔在旅途中所见所感,以及他对祖先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如“霜风凄紧”、“寒烟淡薄”等,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前程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情感色彩,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情怀。
相关诗词
-
仲冬二七,算良期须果。
若再沉吟甚时可。
况熏炉渐冷,窗烛都灰,难道又各自抱衾闲坐。
银湾桥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怀中半霄堕,归去忒匆匆,软语丁宁,第一怕,袜罗尘涴。
料消息青鸾定应知,也莫说今番,不曾真个。
-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
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
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
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萧萧过颍上,曨曨辨少阳。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
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
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