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
今日都无病,重阳倏又过。 浊醪常醉好,佳菊未开多。 岂必皆时节,焉容不啸歌。 一樽二三友,风雨奈予何。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今日都无病,重阳倏又过》是一首描绘生活琐事的诗,它以一种轻松而富有哲理的方式,展示了人生的起伏和生活的韵律。
首句“今日都无病,重阳倏又过”直接而简洁,它描绘了诗人健康无恙,又眼看着重阳节即将到来的情景。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传统活动,这个节日本就带有一种秋天的肃杀之气,而诗人却说“无病”,仿佛是在说,即使有病也无碍,因为生活总是充满了新的变化和新的体验。
“浊醪常醉好,佳菊未开多”两句诗,诗人以酒和菊花为象征,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然的欣赏。酒常醉,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即享受生活,无论大小;而菊花未开,则表达了秋天的短暂,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
“岂必皆时节,焉容不啸歌”两句诗,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的生活哲学。他并不完全依赖于时节,而是随时都愿意享受生活的乐趣,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愿意和朋友一起欢歌笑语。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珍视。
最后,“一樽二三友,风雨奈予何”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坚韧。即使在风雨中,有朋友相伴,诗人也无所畏惧。这表达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轻松而富有哲理的方式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生观。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朋友的珍视、对时间的敏感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性的光辉,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启发。
|
创作背景
《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组诗,创作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国家安定的美好祝愿。
首先,从创作背景来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又称“登高节”,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举行。这个节日有登高赏景、佩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寓意着驱邪避灾、祈求平安。方回在南宋时期,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其次,从诗歌内容来看,《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共有十首诗,每首诗都以“今日都无病”为开头,分别描述了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国家安定等方面的美好愿景。这些诗句既体现了作者对个人生活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社会的忧虑。
例如,第一首诗写道:“今日都无病,何须问良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身体健康的祝愿,同时也暗示了家人团聚的愿望。第二首诗则写道:“今日都无病,家家乐太平。谁知天下事,尽付笑谈中。”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家庭和睦的祝愿,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总之,《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国家安定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人们对和平安宁的渴望。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